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Word版含解析要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 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师: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些形式? 生:略 板书:一、内力作用 师:学习内力作用的概念,并明确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播放三段视频(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地震、火山)。 学生思考:这些或缓慢,或激烈的地壳运动,能量来自哪里? 小结: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师:播放一段有关内力作用的介绍。 学生思考:①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哪几种? ②内力的三种表现形式中,哪种对地表的影响最大? 小结:内力作用包括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中,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板书:地壳运动 师:投影案例1:喜马拉雅山形成。 投影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视频及背景资料:喜马拉雅山,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才成为今天的世界最高的山脉。这个世界最高山脉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仍以0.5---1厘米继续升高着 。 学生讨论:喜马拉雅山上升的原因。 师:播放六大板块及其褶皱山形成示意图,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 小结:这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水平运动。投影水平运动的概念。 师:投影案例2:意大利那不勒斯岸边的三根大理石柱。 思考:①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发生勒哪种方向的运动? 下沉运动。 ②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又发生了哪种方向的运动? 上升运动。 ③那不勒斯海岸地壳的运动方向有几种?地壳的这种运动方向,与地表呈什么关系? 两种:向上或向下运动。其方向与地表呈垂直关系。 小结:这是运动的另一种形式-垂直运动。投影垂直运动的概念。 列表比较: 类 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表现形式 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 地壳抬升或下沉 产生结果 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实 例 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青藏高原、台湾海峡 小结: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 (活动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75 活动 2: 结合初中学过的“中国地形”,解释下面两句话: (1)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2)我国的地形呈网格状分布。 小结: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山脉,制约着其他地貌单元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它又有哪几种形式?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学生看书,讨论) 板书:二、外力作用 师:(总结)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 出示图片:风化壳,激发学生对其成因的兴趣。 视频:昼夜温差使岩石破碎,迎客松图片:生物使岩石破碎。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风化作用的概念。 (投影一组侵蚀地貌图片:风蚀柱,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海蚀地貌,冰蚀地貌) 师:以上我们看到的现象主要是什么作用形成的?这种作用主要由哪些外力作用形成的? 生:回答略。 师:(归纳小结)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蚀地貌。同学们想一想,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到时哪里去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