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民教育:中国教育的现代诉求
公民教育:中国教育的现代诉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公民教育:中国教育的现代诉求 ;面对民智竞争的世界,公民教育实应国家的根本要求而立,推广教育以启民智;
面对“讲私情、谋私利、逞私见、好私斗,重私德,轻公德”的臣民意识,公民教育实为对中国社会的病症而立,训练国民的公共精神和团体道德;
面对共和政治的时代潮流与国民对国事漠不关心、缺乏政治常识的现状,公民教育特为巩固中华民国的根本而立,培养民众的政治道德知识和技能。
——陈筑山《平民的公民教育之计划》,《教育杂志》1927年9月。;教育何义:(教,左为孝;百善孝为先)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你是公民吗?——法学
你真的是公民吗?——政治学、社会学
你配是公民吗?——伦理学、教育学
作为基础的公民教育:学会过一种有尊严的、民主的公共生活,奠定人类文明的基础;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人之形象。农民是传统社会的人之形象。
农民在纵向上表现为臣民,在横向上表现为私民。臣民无我,私民无他。
公民与臣民的根本区别:公民以基本权利为内涵,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理解公民的根本首先要把握他的权利本位内涵。
公民与私民的根本区别:公民具有公共理性,积极参加公共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把握公民实质上要把握他的参与性。
;
时间(历时性):传统—现代—后现代
臣民与公民
人治与法治
空间(共时性):全球化—本土化
作为浪潮的全球化
作为思潮的全球化
从中国人到中国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主题曲歌词如下:“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倾诉……”我们应当如何对封建帝王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出自元代曲阜孔庙碑文),赞扬了孔子的伟大,也说明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你怎么理解一些人提出的把儒学立为国教的建议?如何看待今天的读经运动?又怎样挖掘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资源?
十博士反对圣诞书:2006年圣诞前夕,来自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十名博士研究生,发出了一个呼吁中国人抵制过圣诞节的倡议书。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如何理解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定位?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出版,2009年3月,《中国不高兴》出版。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走过了12年的历程,而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不断高涨。你如何理解民族主义?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又如何在教育中讲解和开展爱国主义?;现代社会的内涵:
市场经济——物质文明
民主政治——制度文明
科学与人文——精神文明
人是目的——核心(人权与主权)
以上四者都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民主五要素:
在民主政治下,各级政府领导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民主选举产生,即民主政治是选举政治;
国家要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即民主政治是参与政治;
不允许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个人或团体,即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国家保护公民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权,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保护少数(如严复把密尔的《论自由》翻译为《群己权界论》);
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即民主政治是一种有限权力。 ;法治的本质是限权,但限权的指向通常是公权力。美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中共有143个“不得”与“应当”,全都指向“公权力”。美国的“禁酒令”曾经也指向普通民众,随后被宪法第二十一修正案废除。中国《宪法》中有36个“不得”与“应当”,其中除极个别外均针对地方、组织、团体、公民或个人。——王琳:《限权不是限私权》,《财经》杂志2011年第06期。 ;科学与人文:
位我上者
灿烂星空
道德律令
在我心中; “人是目的”的含义
康德(Kant,1724-1804)
“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第47页。
“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第52页。;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一个出生在奥斯曼帝国的商人的女儿,立志成为一个修女,她不远万里来到印度,上街头救助麻风、霍乱病人、帮助快要倒毙的老妇清洗被老鼠咬坏的身体。她在加尔各答卡里寺庙后面的空地上设置了救助站,虽遭受官方打压、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