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三岁以前的语文教师培训
十三岁以前的语文 ——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有趣的实验: 教授未作评价,伸手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小石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小石子“哗哗”地全倒进了大烧杯里。教授又问:“烧杯装满了没有?” 学生有的说“装满了”,有的说“没装满”。 教授仍没评价,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细沙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沙子“沙沙”地倒入大烧杯里。 教授笑笑问:“装满了没有?” 教授微笑着又从讲台下端出一杯水,高高举起,然后把水慢慢地倒入了大烧杯里。实验结束,教授正式发问:“请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反 思 一 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大石块是什么呢? 语文教科书里选用的一篇篇白话文是语文教学的大石块吗? 假如不是,哪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石块呢? 二、十三岁以前人的智力特点 13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 13岁之前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在学习的春天是记忆的季节,是积累的季节。 13岁之后如自然之夏秋,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是人的理解力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在13岁之后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 反思今天的语文教学: 是重记忆,重积累? 还是重分析,重理解? 梁实秋先生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 三、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们无一例外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辜鸣铭背下37部《莎士比亚》、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 两篇小学生作文 同样是关于春游的记录,一篇是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一篇是当今6年级学生的作文,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 春郊游记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语言凝练,想像丰富,韵味悠长。 当今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 游越秀山公园 春节,我随家人来到了越秀公园……我们来到五羊像前。传说,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州,把麦穗分给人们,并教人们怎样种植。后来,仙人回到天上,留下了五只羊,之后羊就变成了石羊,从此这五只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 反 思 三 过去的成功经验难道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没有启示吗?难道我们就把自己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精华彻底抛弃了吗? 四、重构13岁之前的语文教育体系 重构的理由 其一,宏观教育史的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人文教育的阶段,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缺点是重道轻艺。第二个阶段是近一百年来,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教育,这个阶段叫科学教育阶段,缺点是重艺轻道,或者是学艺忘道。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是把前两个阶段的缺失加以整合,把前两个阶段的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科学加人文整合的新教育阶段。站在宏观教育史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对本民族2500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要珍惜,要传承,要纳入当下语文教学的体系。不可采用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概摈弃。 请看一看当下小学语文教材,除了几十首古诗以外,还有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吸纳与传承?这不是切断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根脉吗?这不是抛弃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吗? 其二,对五四新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建学习型组织-20110504.ppt
- 创新型学习型团队建设卢颖.ppt
- 创新创特构建和谐教育氛围.ppt
- 创新大会发言-规划部.ppt
- 初2016级9班班干部竞选初一下.ppt
- 创先争优当先锋.ppt
- 创造人生价值思修演讲.ppt
- 初一3班家长会.ppt
- 初一2班新生家长会用.ppt
- 初一下制作电子小报--小报的整体设计.ppt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 夜色》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高一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简单版(六).docx
- 第12课《台阶》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9张PPT).pptx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9 端午粽》教学课件(2025年春-新编教材).pptx
- 指导技能的关键要素与提升的策略研究与分享.docx
- 湖南省永州四中直升班2025届高三(下)适应性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湖北省荆荆宜襄·四地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04月17日袁荣的初中历史组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