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程与教学论PPT2.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PPT2概要

课程论的发展历史 张荣华 副教授/博士 一、课程论=论课程 研究课程问题、界定课程概念、阐明课程理论、揭示课程规律、指导课程实践的学问。 独立学科 与哲学、教育学、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 课程是什么(概念) 课程为什么(目的) 课程有什么(内容) 课程能怎么(功能) 课程的词源学解释 “课程”,英文为curriculum,指古罗马战车竞赛的“跑道”;其词根为currere ——“跑” ; 有“人生阅历”的含义,英文“curriculum vitae”的中文含义是“履历书”; 作为教育术语,出现于宗教革命后的大学教育。1582年,荷兰的莱顿(Leiden)大学的拉丁语文献中已经出现了这一词语。 课程的词源学解释 16世纪、17世纪,宗教革命带来了教会和国王权力对大学的管理与控制,大学教授和学生们将接受这种管理和控制的教育内容称之为“课程”——学程的赛马车道。课程带有“强制”、“管理”、“控制”等意思; 课程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古代:教育内容 近代:出现了“课程”一词 20世纪初:杜威将教育定义为“经验的重组”,课程=学习经验之总体。为着提供经验的计划被后人称之为“经验课程”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 主张建立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采取科学方法编制课程 这是美国教育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论课程的著作,是课程研究专门化的里程碑。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1923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查特斯发表了《课程的建设》 1924年,博比特出版了第二部著作《课程编制》 1926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公布了长达685页的总结课程研究的年鉴,书名叫做《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以上著作均以课程为研究对象 从课程的基本理论到课程的编制技术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建立了独立的研究领域——课程论 二、课程实践促使课程论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古代 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美国的课程实践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中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课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 外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希腊为代表):“三艺”(文法、辩证法和修辞学)——“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古希腊崇尚和实践着的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完全教育”,一种包含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沈立钦,2008)” “算术、几何、音乐原理和天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及其神秘的“砾智”作用广为人知。在中世纪时,被基督教徒固定为基督教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西罗马时代,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修辞学”、“雄辩术”为主的人文教养受到了倡导和重视; 基于数学推理的教养与教育受到了忽视; 而众所周知,西罗马时代科学成果也不如它的前一个时代那么繁荣。 1、古代课程的特点 分科设置 全面发展 体现了古代教育家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 中世纪 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成为惟一合法的教育。为了弥补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的裂缝,圣奥古斯丁(354-430)用自己的权威论述,率先为异教徒文化合法地进入基督教世界打开了大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多种自由技艺(liberal arts and liberal sciences),经过他以及其他基督徒的选择和论证,逐渐固定为一个为神学服务的固定的教育框架“七艺”?――专指文法、修辞、逻辑、音乐、数学、几何、天文这七个学科,成为未来一千年的课程体系。前三门总称为“三科”或“三艺”,后四门总称为“四科”或“四艺”。“三科”是基础,学完之后才允许进入“四科”的学习,所以,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 ? 详细过程参见沈文钦论“七艺”之流变复旦教育论坛Vol.5No.12007;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从拉伯雷小说《巨人传》(1532-1564年出版)卡冈都亚的教育,窥见十六世纪家庭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 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 弗吉里奥和培根 夸美纽斯 卢梭 巴泽多 裴斯泰洛齐 斯宾塞和赫胥黎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曾对西方国家的课程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所谓“泛智”,是指一切人都能接受的知识,包括语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泛智论主张:三个人人 人人受教育 人人均须学习一切 人人都应具有全面智慧。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课程论在教学论中。 洛克(17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 可感觉主义的课程理论 洛克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观念和表象是这些事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