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业形势与政策讨论稿
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 就业形势与政策 讲课要点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 2012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思想准备 就业陷阱防范 如何寻找工作 第一部分 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 企业就业 升学(免试推研、统考等) 出国(学校组织、自己申请等) 公务员(国家、地方直属机关等) 应征入伍 基层就业(西部计划、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 自主创业 主动失业、被动失业… 第二部分 2012年就业形势解析 2003~2009年江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原因 大学扩招原因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 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第三部分 就业思想准备 大学毕业生择业存在7大误区 追热门,随大流 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 追求高薪高酬职业 片面强调就业地区 图轻松,缺乏事业心 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 狭隘地理解专业 大学生10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成绩好,荣誉多,“官职”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好。孰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得到的工作恐怕难做长久。 大学生10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 乡土心理。有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业;另一些大学生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很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了隐患。 厌世心理。有些人思想激进,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想自己当老板,工作没找着反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毁了自己前程。 受用人单位欢迎大学生成功求职具备八大素质 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 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有专业技术能力 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带着激情去工作 大学生就业思想准备 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 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 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要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鼓励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 ? 第四部分 就业陷阱防范 1、毕业生应尽量把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提供的需求信息和校内召开的招聘会作为求职主渠道。 2、网上求职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需求信息要注意甄别真假,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核实,也可以直接与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联系核实。 3、毕业生自己获取的就业、实习信息请不要随意在网上公布,最好直接提供给学院或学校相关部门,经核实后再公布。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4、毕业生联系工作要通过正当渠道,到用人单位的正式场所公开进行,不得贸然接受陌生人介绍工作跟其前往。不可参加任何形式的如传销之类的活动,特别要警惕各种各样、改头换面的传销团伙拉其入伙,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其他同学误入传销团伙,要及时向系上报告,如自己也误入传销团伙,要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部门求助,设法及时脱身。传销组织还会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拉拢、蒙骗上当。传销中有儿子骗父亲,哥哥骗妹妹,老乡骗老乡,但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同学”、“好友”欺骗落入传销陷阱。 5、要谨慎面对许诺优厚工作条件的招聘,对声言要出钱疏通,或直接向毕业生索取钱财许诺找关系安排工作等情况,要设法拒绝,以防上当受骗。 6、毕业生进行就业洽谈时,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