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全国卷I):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112张)要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家训及家训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与特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性文化。 B.修身齐家是传统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因为“国之本在家”,而欲“齐家”必先“修身”。 C.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与以父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是中国传统家训发达的决定性因素。 D.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能够发挥作用并得以传承,其关键在于父家长在家庭成员中拥有绝对的权威。 【解析】选A。A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说“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选项把“家训文化”偷换为“家训”。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中国古代,“家训”的本质就是“父训”;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会受到舆论谴责乃至法律惩处。 B.当今时代,中国人重视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观念受到了挑战,立家训的动力机制受到一定影响。 C.包拯家训是家训方面的典型例证,说明古代不遵家训的子孙都是不能放归本家或者葬于大茔之中的。 D.家庭建设在现代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培育现代家训文化,建设现代家训。 【解析】选C。C项夸大事实。包拯家训的规定只是个例,不代表古代所有的家训都这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传统社会,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作为文化基础,家训能促使家庭、家族代代延续。 B.今天的家训建设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失去了强制性的制度保障,而靠的是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 C.“家和邻睦”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因而每一个家庭都会追求家庭和睦、富裕,生活安定、幸福。 D.作者认为,建设现代家训文化必须紧紧抓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这一核心因素,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家训文化的动力。 【解析】选C。C项因果关系倒置,原文第四段说“家庭和睦、富裕,家庭生活的安定、幸福,是每一个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内在的共同要求。因而,‘家和邻睦’‘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的伦理理念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 二、(2016?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1.下列有关清代“官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官员子弟在科举考试中优势巨大,容易产生舞弊现象,这与清朝廷选拔人才的目标相矛盾,官卷制度便应运而生。 B.设立官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官员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行规范和限制,这种制度也体现了对官员的笼络和照顾。 C.官卷具有防止和纠正官员子弟侵占民卷中额的作用,因此其录取方式如何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D.在录取过程中出现了官卷录取过多过优的现象,为此康熙按照官民卷大约同等比例方式确定官卷中额。 【解析】选D。原文说“康熙时按照官民卷大约同等比例方式确定官卷中额,后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官卷录取过多过优的现象”,选项对事件顺序的表述前后颠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官员掌握着科举考试相关的各种资源,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就会徇私舞弊,致使其子弟有较高的取中机会。 B.乾隆皇帝发现了官民分卷存在偏袒子姓亲族的弊端,于是提出“中额贵有限制,而立法务在均平”的录取原则。 C.清代科举的地域回避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官员借机舞弊,因此官员子弟不得不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 D.清代按比例定额录取的措施,实际上使官员子弟的录取比例降低了,进取和上进的机会减少了。 【解析】选A。武断绝对化,原文是“更可能因此徇私舞弊”,而非“就会徇私舞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致妨孤寒之路”的理念得以实施,意味着社会基层的精英能有更多进取和上进的机会,能借助科举考试不断流向统治阶层。 B.清代开始出现的科举回避制度,使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因父兄或其他亲族做官而丧失了入场考试的资格和机会。 C.对于清代异地为官的官员来说,官员及其子弟如敢违犯相应科举考试回避条例,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其处罚会很严厉。 D.官卷制度设计者试图以此防止官员特权在科举领域扩张,这样更有利于统治基础的稳固,作用深远。 【解析】选B。混淆时间,原文说“这一制度始于唐朝,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至清代趋于缜密”,可见科举回避制度不是在清代开始出现的。 A C 一、辨析“移花接木”五注意 1.阅读原文要注意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 2.做题要注意区分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要注意原文中“这”“这些”“此”“与之相反”等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选项中是否发生变化。 4.要注意选项中涉及到的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殖系统彩色图解.ppt
- 2023年变频器投资申请报告.docx VIP
- uapv63-1主子表单据操作手册预订单ver.1.pdf VIP
- 新高考数学解题研究——高考题型全归纳.pdf
- uap63攻略4课件1ria平台uapv63-ria单据开发.pdf VIP
- 应急器材使用及维护培训.pptx
-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pdf
-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x VIP
-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