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削用量的制订
第十一章切削用量的制定 制定切削用量的原则 切削用量内容: 1、背吃刀量; 2、进给量; 3、切削速度; 4、刀具耐用度。 通常以前三项切削三要素为主,制定时还要注意考虑生产率、加工质量、加工成本等。 制定切削用量的原则 “合理”概念: 是指充分利用刀具切削性能和机床动力性能(功率、扭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的切削用量。 制订切削用量时考虑的因素 1、切削加工生产率 按切削工时计算的生产率公式 金属切除率与切削用量三要素ap、f、v均保持线性关系,其中任一参数增大一倍,都可使生产率提高一倍。 制订切削用量时考虑的因素 2、对刀具耐用度影响 顺序 v、f、ap 依次减小。 选取原则: 首先采用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再选用大的进给量; 最后剩下功率求出切削速度 制订切削用量时考虑的因素 3、加工表面粗糙度 增大ap 切削力FZ 加大,引起振动,粗糙度加大; 增大f 切削力Fy 加大,粗糙度显著加大(成正比); 增大v 切屑变形和切削力减小,粗糙度有所减小。 选取原则: 采用大的切削速度,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不同刀具材料选取速度则不同 切削三要素的确定 1、背吃刀量的选择 背吃刀量的选择根据加工余量定 粗加工:8-10mm(尽可能一刀切完) 半精加工:0.5-2mm 精加工:0.4-0.4mm 粗加工多刀切完情况: 余量过大; 工艺系统刚性不足; 断续切削。 切削三要素的确定 2、进给量的选择 进给量的选择受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限制 其它因素: 机床进给机构强度; 刀杆强度和刚度; 刀片焊接或装夹刚度。 有经验公式和数据可以查表 (相差过大时应校核) 切削三要素的确定 3、切削速度的选择 切削速度的选择受刀具耐用度限制 方法:(1)计算法;(2)查表法: 一般原则: 粗加工时,背吃刀量、进给量较大,速度取小值; 精加工时,背吃刀量、进给量较小,速度取大值; 加工材料强度硬度高时,速度取小值; 刀具材料强度硬度高时,耐热性好,速度取大值; 速度取值要避开积屑瘤; 断续切削时,宜选用较低切削速度; 在宜发生振动时,速度应避开自激振动的临界速度; 加工大件、长件、薄壁件宜选用较低切削速度; 加工带外皮的工件,应降低切削速度。 切削三要素的确定 4、机床功率校验 切削功率计算: 机床有效功率 为保证工件正确切削,应 切削三要素的确定 5、刀具寿命(耐用度)的确定 考虑点: 1、根据刀具复杂程度、制造和磨刀成本来选择。复杂和精度高的刀具耐用度高些。 2、对于机夹可转位刀具,为提高生产效率,刀具耐用度一般取15-30min。 3、对于装刀、换刀和调刀比较复杂的刀具耐用度应选高些 4、一工序生产率限制了整个车间的生产率时,刀具耐用度应选得低些; 5.工序单位时间内所分担到的全厂开支M较大时,刀具耐用度应选得低些。 6、大件精加工时,为保证至少完成一次走刀,刀具耐用度应按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 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1、采用切削性能更好的新型刀具材料; 2、在保证工件机械性能 时,改善工件材料加工性; 3、改善冷却润滑条件; 4、改进刀具结构,选择合理几何参数, 5、提高刀具制造质量。 * *《金属切削原理》 答疑信箱:qst@zzu.edu.cn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ocx VIP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精选试卷-附答案.doc VIP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docx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pdf
- Unit5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df
- 陕西财政云单位核算系统使用手册.docx
- 【营销策划】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ptx
- 肥胖诊疗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4年版).pdf
- 2024奥迪品牌技巧分析中英双版.pdf
- 2024 奥迪分析 : 奥迪品牌、技巧、平台等奥迪分析师日 202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