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型研究专题一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要点
专题一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题型研究 1. 试题命题特点: (1) 以有机物制备为命题背景材料;(2) 给出实验装置或实验过程(含缺少必要仪器的补画);(3) 以表格形式给出有关物质(或部分实验结果)的相关数据;(4) 以表格形式设计相关的实验操作。 2. 主要的考点: (1) 实验仪器及其使用,实验安全;(2) 实验条件的控制及其目的;(3)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利用;(4)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5) 实验设计、探究与评价;(6) 化学基本计算(含产率计算、产品的质量分数等)。 【集中突破】 集中突破 1. (2016·河北名校联盟)羧酸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芳香烃的苯环比较稳定,难于氧化,而环上的支链不论长短,在强烈氧化时,最终都氧化成羧基。某同学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如下: +2KMnO4+KOH+2MnO2↓+H2O +HCl+KCl 芳香族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性状 熔点 /℃ 沸点 /℃ 密度/ g·cm-3 溶解度 水 乙醇 乙醚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 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 9 不溶 易溶 易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 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 9 微溶 易溶 易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图1 回流搅拌装置 图2 抽滤装置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90 ℃时,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 无色液体A的结构简式为 ,操作Ⅱ为 。 (2) 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加亚硫酸氢钾的目的是 。 (3) 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使用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 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 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 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 (4) 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 ,分液,水层再加入 ,然后抽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 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 mol。产品中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 。 2. (2016·邢台模拟)实验室模拟合成和CH3CH2CH2Br的方法如图1(已知:甲苯和液溴在有水存在时也能反应)。 图1 图2 实验室模拟合成对溴甲苯和1-溴丙烷的流程如图2,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苯 1-丙醇 1-溴丙烷 对溴甲苯 邻溴甲苯 沸点/℃ 110.8 97.2 71 184.3 181.7 (1) 实验室存放液溴的试剂瓶需密闭,同时瓶中要加入 ,以减少溴的挥发。写出甲苯和液溴反应生成对溴甲苯的化学方程式: 。 (2) 反应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①图中玻璃仪器a的名称是 ,方块b中为某玻璃仪器,其名称是 。 ②三颈烧瓶中开始加入了甲苯、铁粉和水,加入适量水的作用:易于控制温度和 ,加热搅拌操作中加入浓硫酸,完成1-丙醇的取代反应,浓硫酸的作用是 。 (3) 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 3. (2016·宜春模拟)Ⅰ.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已知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l3·nH2O。 图1 图2 (1)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1装置在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 ①装置A 中仪器 a的名称是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C 中的试剂是 。 ③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处酒精灯;装置 E的作用为 。 (2) 工业上制备无水氯化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简述由FeCl3·6H2O晶体得到无水氯化铁的操作: 。 Ⅱ. 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 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 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2) 若先打开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假设NH3不被完全吸收),在烧瓶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单元草原牧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2024-2025学年人音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共建网络美好家园》ppt课件.pptx
- NB-T11409-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pdf VIP
- 养鸡技术大全技术详略 - 畜牧.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531页PPT).pptx
- 湘科版2017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解.pdf VIP
- 宗教事务条例培训.pptx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伴多发性痛风石一例并文献复习.pdf VIP
- 5.1 认识大数据 课件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ptx VIP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