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4年:鲁迅藏书险遭出售
1944年:鲁迅藏书险遭出售
作者:陈漱渝
一 据统计,现存鲁迅藏书有4062种,约14000册,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外文书籍1869种,包括中文线装书、中文平装书、俄文书、西文书、日文书等。鲁迅1936年7月7日致赵家璧信中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鲁迅将他位于北京西三条的工作室戏称为“绿林书屋”。他在购置图书方面,也确实有“绿林好汉”买盒子炮的气魄。 鲁迅藏书,可谓本本来之不易。首先要面对的是购书难。鲁迅购书往往从书目入手,他认为这是治学之道,但书目上的书往往不易搜求。例如,1906年鲁迅在日本东京时,为了购买荷兰作家望·蔼覃的长篇童话《小约翰》,先亲往南江堂书店,没有,又跑神田区的丸善书店,也没有。最后通过书店向德国订购,历时三个月,才买到该书的德文译本。又过了20年,鲁迅在友人的协助下,终于将这部“象征写实底童话诗”译成中文。1911年1月2日,鲁迅在致友人许寿裳信中感叹道:“吾乡书肆,几于绝无古书,中国文章,其将殒落。”越文化的发祥地绍兴,当时书肆“绝无古书”,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真实。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史是必读之书,但同样难买。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友人台静农信中说:“早欲翻阅二十四史,曾向商务印书馆豫约一部,而今年遂须延期,大约后年之冬,才能完毕,惟有服鱼肝油,延年却病以待之耳。” 为了弥补购书难在学业上造成的损失,鲁迅采用了跑图书馆、借书乃至抄书的方式。在南京教育部工作期间鲁迅常跑江南图书馆,教育部迁至北京后常跑北京图书馆、京师图书馆分馆、通俗图书馆。在北京时期,鲁迅向朋友借书的情况也很多。如向马幼渔借清代徐时栋辑录的《宋元四明六志》,向许寿裳借《高僧传》、《文选》,向朱希祖借《类说》,向钱稻荪借《秦汉瓦当文字》,向许季上借《出三藏记集》,向宋子佩借《三国志补注》,等等。上述情况 ,鲁迅在日记中都有明确记载。最感人的是抄书。鲁迅抄录的古籍有《茶经》、《说郛录要》、《沈下贤文集》、《南方草木状》、《释虫小记》、《记海错》、《蜂衙小记》、《燕子春秋》等。宋代戴复古的《石屏集》(又作《石屏诗集》),鲁迅从1913年8月下旬开始抄录,至同年11月26日,历时80天,共抄了10卷,272页,均用蝇头小楷。1913年10月1日夜,鲁迅抄录《石屏集》时发病。他在日记中写道:“写书时头眩手战,似神经又病矣,无日不处忧患中,可哀也。” 当然,藏书之不易更在于耗资甚巨。据有人统计,从1912年5月至1936年10月,不到25年,鲁迅的总收入为124511.995元(甘智钢:《鲁迅日常生活研究》,第43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而据鲁迅日记的“书账”,鲁迅购书款总数为12165.524元,约占鲁迅总收入的1/10,是他家用、购房之外的第三大开销。以上统计虽然不一定精确无误(1922年鲁迅日记缺失,有时欠薪,也不能反映物价浮动的情况),但却足以说明购书在鲁迅日常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1912年岁末,鲁迅整理完5月至12月的书账,感慨万千地写道:“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古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鲁迅晚年,仍在为书价的飞涨而困扰。他在文章中说,有一种乾隆时代的刻本,售价已跟当时宋版书价接近。清代禁书,售价也高达数十元至百余元。在散文诗《死后》中,鲁迅还描写了一个他“死后”仍向他兜售明版《公羊传》的勃古斋小伙计,表达了他对这类无孔不入地盘剥清贫文人的书贾的烦厌和憎恶。 二 在介绍鲁迅藏书时,必然要涉及1944年秋因出售这批藏书而引发的一场风波。1963年6月7日,许广平在《北京晚报》发表的《火炬·黎明·旭日东升》一文中提到这件往事:“鲁迅逝世以后,汉奸周作人在华北充当敌伪督办,他借口鲁迅母亲等人生活困难,指示别人整理出鲁迅所藏的中文、日文及其他外文书籍,编成书目三期,到南方去出卖。我因开明书店一位朋友的帮助,得知此事,托其借来书目一看,大惊失色,知为有意毁灭藏书,企图以此来消除鲁迅影响,因即设法辗转托人留下全部藏书。” 文中所说的“开明书店一位朋友”,指的是顾均正先生,他当时在开明书店编辑理化教材,是许广平住在上海霞飞坊时的邻居。据周海婴先生回忆,变卖鲁迅藏书的消息是顾夫人周国华转告的,许广平“一听几乎昏了过去”。文中所指的“辗转托人留下全部藏书”,所托之人系指郑振铎、唐等鲁迅生前友好。 许广平的这篇文章刊出之后,立即引起了周作人的反弹。次日,周作人给《北京晚报》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可视为周作人的一篇佚文—— 记者同志: 七日贵报登有许广平女士的一篇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