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研究法 第18章之第9~14節行動研究法 指導教授:林東征教授 報告人:李保康 資料來源:王文科等著《教育研究法》(五南,2013年3月,第15版) * 第十二節:適用於行動研究效度的規準 行動研究者需有一套判斷他們探究品質的系統,以特別 迎合他們班級本位的研究計畫之需求,如下即為相關之 規準: 1.民主效度 2.成果效度 3.過程效度 4.觸媒效度 5.對話效度 * 第十三節:確保行動研究效度的策略 講的少聽的多; 2. 準確紀錄觀察; 3. 提早開始撰寫; 4. 讓讀者為自己而「看」;(讓有關人士看參與者展示出來的資料) 5. 充分報告全部資料; 6. 要坦白公開可能持有的偏見和所判斷的事情; 7. 尋求(同儕針對研究報告提供)回饋; 8. 準確地撰寫。 * 第十四節:評鑑行動研究的規準 1. 該計畫方案清楚探討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或議題嗎? 2. 行動研究者蒐集足夠資料來協助探討該問題或議題嗎? 3. 行動研究者在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嗎所有合作者獲得尊 重嗎? 4. 研究者根據資料合乎邏輯地塑建進步的行動計畫嗎? 5. 該研究透過增能改變參與者和提供他們心的理解能力來 提升他們的生活嗎? 6. 行動研究真正導致變革或明顯解決問題嗎? 7. 行動研究向使用該資訊的有關人士提出報告嗎? * 附錄1:行動研究的優點 一、能廣泛運用至教育各層次和各領域-如學校行政、課程發展、教學方法、學習策略、態度價值、社區關係等。 二、能幫助實務工作者確定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三、促進教師從事教學革新的能力-藉由不斷的監督、反省、發現、修正、行動,進而發現教學上的潛在問題。 四、它提供教育合作研究的空間,增進同事間良好關係;行動研究強調伙伴關係,不是單獨行動,採合作方式進行。 * 附錄2:行動研究的限制(摘錄自-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實務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林志成博士) (一)教育行動研究結果常流於「微觀」 許多教育行動研究沒有將教學的社會脈絡視為問題,大部分的行動研究都是個人化的,無法發揮揭露學校深層結構的潛力,也忽視了學校和社會的脈絡。 教師行動研究常限於個別教師之間的合作,而非整體機構與機構間的協同;也就是限於教室內課程與教學方法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處理,而忽略了學校組織文化、組織發發展的考慮、政策與制度的深思,以及教育問題脈絡的批判反醒。 * 行動研究的限制(續1) (二)「效度」與其他方法論的問題尚未解決 教育行動研究,在「理論」上似乎比較脆弱,教育行動研究的效度端視探究者本身的技巧而定,似乎不若基本研究的方法論那麼嚴謹。且部份教師自囿於非研究專業或以局內人自居,研究方法不夠嚴謹,研究報告不重視教育知識的價值。 (三)教師缺乏實施動力 1.教師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與公共期望 傳統觀念中並不期望教師去建構教育知識、批判教育理論、評價教育實際情形,認為這些都是教育學者、督學的權力與能力。近年來,教師研究雖受到鼓勵且增加迅速,但在教育研究的權力階層中仍舊處於不利、邊緣的地位,而由教師研究所累積的知識被實際利用者也甚少。 * 行動研究的限制(續2) (三)教師缺乏實施動力 2.教師的工作條件與工作負擔 在教育行動研究中,強調教育實務工作者本身必須就是研究者,如此才能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發現問題。Hancock(1997)指出,雖然研究的目的是要改善教學,但教學的工作原本就繁雜而十分耗神。如學生數過多,教師必須花費甚大的力氣在教室秩序管理、作業與教學準備、聯繫與諮詢家長和其他教師、行政配合工作之上,導致無暇於教學研究。Little(1990)也指出,由於日常教學與行政負擔工作過於繁重,相對之下,教師觀察、記錄、討論的時間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與行政工作的負擔之下,又必須同時花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做研究的工作,恐怕難以兼顧兩種角色,教育行動研究可能反而成為教師的額外負擔。 * 行動研究的限制(續3) (三)教師缺乏實施動力 3.教師的內在衝突 教師在面對本身多年奉行且習以為常的觀念、信念、態度和行為方式而加以挑戰、質疑時,不管透過交互觀察或自我揭露,教師都難免會產生極為強烈的內在衝突,這種內在衝突混雜著感覺的模糊與態度的不盡一致、對抗變革的潛意識、自我防衛的潛意識與意識行為,對變革價值懷疑,因而導致變革行動的躊躇。 * 行動研究的限制(續4) (三)教師缺乏實施動力 4.教師缺乏表達自我、探究與改善教學問題的信心 Hargreaves(1996)指出:通常教師的聲音,包括教師如何思考、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習的瞭解以及教師所擁有的內在信念、知識、技能等問題都被低估或忽略了。教師心聲不但為教育學者、視導人員、教育行政決策者所忽略,甚至教師自己都忽略其重要性,所以教師自己普遍也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