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 H A P T E R C H E C K L I S T 學習本章後,您將能: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兩大學派 研究總體經濟學的兩種主要方法是根據兩大學派的思想: 古典總體經濟學 凱因斯總體經濟學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古典總體經濟學 有關市場經濟的運作,以及市場經濟為何經歷經濟成長與波動的理論 古典學派的觀點是市場本身就運作良好,且達成最佳的經濟表現 經濟景氣會有所波動,經濟成長有時趨緩,而政府沒有對策可以改善經濟表現。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古典學派的理論在 1930 年代引起爭論,當時全球經濟在十年間處於高失業與停滯成長的情況 大蕭條 全球經濟在十年間處於高失業與停滯成長的情況 古典經濟學派認為大蕭條終將結束,但是並未提供任何使得大蕭條早點結束的對策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凱因斯總體經濟學 有關市場經濟如何運作的理論,但強調市場經濟固有的不穩定性,以及需要積極的政府干預,以達成充分就業與永續的經濟成長。 凱因斯學派認為,蕭條與高失業發生的原因,在於家計單位對消費性貨品與服務的消費不足,廠商對新資本的投資也不足,亦即私人消費太少導致經濟衰退。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凱因斯學派認為,為了克服私人消費太少的問題,政府支出必須增加。 但凱因斯認為在他的對策下,經濟雖然回復至充分就業,仍存在兩個長期的問題。 凱因斯的預測成真,通貨膨脹在 1960 年代逐漸升溫,而在 1970 年代加劇,實質 GDP 成長遲緩,失業率上升。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新總體經濟理論 新總體經濟理論 認為總體結果取決於個體選擇 — 市場上彼此互動的理性個人與廠商的選擇 新古典學派融合古典學派的觀點:市場本身能夠適切地運作;而新凱因斯學派融合凱因斯學派的觀點:市場對衝擊的調適緩慢 研究總體經濟的方法 這兩個學派的關鍵差異在於價格與工資面對需求或供給過剩時的調整速度。 該差異其實很小,且共識已逐漸浮現 23.1 GDP 潛能 GDP 潛能 指經濟在充分就業下的實質 GDP 實質 GDP 是透過雇用生產要素而產生:資本、土地與企業行為 在特定的時間點,資本、土地與企業行為的數量固定,而且技術狀態固定,只有勞動數量可以變動 23.1 GDP 潛能 勞動數量取決於人們在工作與休閒的時間分配 因此,實質 GDP 取決於受雇的勞動數量 實質 GDP 與受雇勞動數量的關係可以由生產函數表示,觀念類似生產可能邊界 23.1 GDP 潛能 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 代表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實質 GDP 與受雇勞動數量的關係。生產函數與生產可能邊界具有相似的特徵,生產函數也是代表無法達成與可能達成的生產界線 23.1 GDP 潛能 圖 23.1 生產函數 23.1 GDP 潛能 23.1 GDP 潛能 23.1 GDP 潛能 勞動市場 勞動需求 勞動需求量 在既定的實質工資下,全部廠商雇用的勞動總工時。 23.1 GDP 潛能 勞動需求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勞動需求量與實質工資的關係 實質工資越低,則勞動需求量越大 23.1 GDP 潛能 圖 23.2 勞動需求 23.1 GDP 潛能 勞動供給 勞動供給量 在既定的實質工資下,家計單位決定提供的勞動總工時 勞動供給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勞動供給量與實質工資的關係 23.1 GDP 潛能 圖 23.3 勞動供給 23.1 GDP 潛能 實質工資越高,則勞動供給量越多,原因在於: 每人提供的工時增加 勞動參與率上升 23.1 GDP 潛能 勞動市場均衡 勞動需求量大於勞動供給量,產生勞動短缺的現象,於是實質工資上漲。 勞動供給量大於勞動需求量,產生勞動過剩的現象,於是實質工資下跌。 沒有短缺或過剩的現象,則勞動市場達成均衡 23.1 GDP 潛能 圖 23.4 (a) 勞動市場均衡 23.1 GDP 潛能 充分就業與 GDP 潛能 當勞動市場達成均衡,則經濟處於充分就業,實質 GDP 等於 GDP 潛能 23.1 GDP 潛能 圖 23.4(b) GDP 潛能 23.2 自然失業率 引起失業的兩個基本原因為: 求職 工作配給 23.2 自然失業率 求職 求職 尋找合適職缺的行為 影響求職的因素為: 人口結構改變 失業救濟 結構變動 23.2 自然失業率 人口結構改變 工作年齡人口增加,導致勞動參與率升高,則失業率上升 例如 1940 與 1950 年代的嬰兒潮造成 1970 年代有許多新加入勞動力的人口,導致失業率上升。 23.2 自然失業率 失業救濟 如果缺乏失業救濟,則求職的機會成本較高,失業者可能很快地接受工作 若是失業救濟很優渥,則求職的機會成本降低,失業者可能花較長的時間求職 23.2 自然失業率 結構變動 技術變動有時會造成結構性的景氣繁榮,進而產生工作機會,雖然勞動異動率上升,但求職者可以很快地找到新工作,於是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