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之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人之学.pdf

通人之学(回复建国后无大家说) 张舜徽:通才之学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不只是历史学家,他在小学文字学、声韵 学、训诂学、经学、哲学、文献学等方面均卓有成就。被称为国学 大师的钱穆,是很受学人推崇的,而曹聚仁在《中国学术史随笔》中 指出:“张舜徽先生的经史研究,在钱宾四之上。”张舜徽先生在 小学文字学研究方面,有《说文解字约注》;在经学研究方面,有《 郑学丛著》;在周秦诸子研究方面,有《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 论类要》;在文集笔记研究方面,有《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 条辨》;在史学研究方面,有《史学三书评议》;在文献学研究方面 ,有《中国文献学》;在辨章学术方面,有《广校雠略》、《汉书艺 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等等。他博学多才,赞赏通人之 学,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字数达1000多万字,出版著作24部、50余 种。难怪先生在《八十自叙》中谈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不无骄傲地 说:“至于薄物小书,不暇悉数也。” 张先生有一句名言:“读书如克名城。”他认为,读完一部大 书和攻克一个阵地一样,是同样值得高兴的事。正是怀着这种心情 ,他博览群书,35岁以前就读完了3259卷的大书—— “二十四史” ,花了十年时间,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到了老年也丝毫没有懈怠。 1980年,70高龄的张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能安坐而食,无 所事事。我要打起精神,锲而不舍,争取晚年在学术上做些有益的 工作,以贡献于社会。”事实也是如此,他在70岁以后,出版专著 16部,主编图书多种。这些成果,已成为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 长久地流传于后世。 最近在看张先生的《清人文集别录》和《清人笔记条辨》,极叹 服其为学之渊博。有关清代学术,我们更多的引用梁启超先生与钱 穆先生的观点,张先生对二人的观点有许多重要修改与补充,似乎 很少有人关注。所看《清人文集别录》为辽宁教育“新万有文库”本 ,不是太好。后有李学勤先生的一篇文章,提醒大家不可忽视张先 生的研究成果。 别忘了祖传秘方——读《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 戴建业 尽管曹聚仁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断言“张舜徽先生的经 史研究,也在钱宾四之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蔡尚思先 生在九十年代初也认定张舜徽是二十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张舜徽(刘梦溪先生语)有关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成果却没 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说起清代学术史,大家首先想到的只是梁 任公的《清代学术概论》和梁、钱二公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很少有人提及张先生的《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和《 清儒学记》,更别说他的《清人文集别录》和《清人笔记条辨》了, 或许如今的学人根本就没有将这两本书视为“学术史”,好像只有 李学勤先生说过《清人笔记条辨》“是专论学术及学术史的著作”, 并说该书是他时常翻阅的枕边读物(《读〈清人笔记条辨〉札记》) 。 我国古代可称为“学术史”的著述不外乎两类:一为目录学或 校雠学(张舜徽认为称“校雠学”更准确),一为学案或学记,前者 通过对“书”的归类来明簿录体例,后者通过对“人”的阐述来辨 学术流派;前者可以说是“物以类聚”,后者可以说是“人以群分 ”。二者学术理路虽有不同而学术宗旨却完全一致,都以“辨章学 术,考镜源流”为其旨归。《清人文集别录》和《清人笔记条辨》当 属前者,《顾亭林学记》、《清儒学记》等“三记”则属后者。十年 前我曾翻过《别录》与《条辨》,当时未能识得二书的深处与好处。 近日又重读二书的新版,自觉所得超过自己读过的任何清代学术史 和清儒学案一类著作,以“别录”这种体式来总结清代学术,自有 其他学术概论或学术史所不可替代甚至无法比拟的长处。 别录之体创自刘向,他校书秘阁时每一书校毕便写下叙录,论 书之旨归,辨书中谬误,原本载在本书,后又裒集众录而称为“别 录”。张氏在《别录·自序》中解释说,所谓“别录”就是“纂辑群 书之叙录,都为一集,使可别行云尔。”由纪昀总其成的《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是“别录”这一体式的集大成者。张的《别录》、《条辨 》虽远绍子政而近踵晓岚,但他写作的目的不是要给群书条分部类, 而是要阐述有清一代学术的兴替与学风的嬗变,他在《自序》中揭明 了《别录》的义例与宗旨:“顾每集读毕,辄好考作者行事,记书中 要旨,究其论证之得失,核其学识之浅深,各为叙录一篇,妄欲附 于校雠流别之义,以推见一代学术兴替。”事实上,《别录》也好, 《条辨》也好,作者都是将它们作为清代学术史来写的。 虽然此二书是当做学术史来写的,但在写法上又与通常见到的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