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1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 克拉帕 《大众传播效果》 1960 “五项一般定理” 1.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3.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四)“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霍夫兰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共同特点: 第一,它们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二,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 第三,它们都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 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性(credibility)包含两个要素: 第一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 第二专业权威性(expertness),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 (二)“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一)“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霍夫兰 实验结果 1.从测验结果的单纯比较而言,无论“一面提示”还是“两面提示”都取得了良好的说服效果; 2.尽管单纯比较没有发现两者的差异,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却表明,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依传播对象的属性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 (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拉姆斯丁贾尼斯 “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inoculation effect)。 (三)“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1952年,霍夫兰曼德尔 1.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 2.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 3.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 (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1936年,精神分析学家哈特曼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有些问题只能靠“诉诸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有些问题采取靠“诉诸感情”方法可能更有效;而在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双重功效 1.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2.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一)意见领袖的作用 意见领袖的特征 1.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二)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 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大众传播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性接触”,而且影响着他们对观点的接受。 (三)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 饱户弘 可说服性包含 1.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 2.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 3.一般可说服性 第九讲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一)欧洲源流 1.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 《模仿的法则》、《舆论与群集》; 2.西默尔和他的网络理论 《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问题》。 (二)美国源流 1.杜威 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2.库利 系统研究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试 3.帕克和芝加哥学派 反对本能论,提倡社会互动论; 4.米德 “主我”和“客我”; 5.李普曼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