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7 生物氧化 110415.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7 生物氧化 110415

* * * * * * * * * 结构上 *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线粒体呼吸链 (6)细胞色素c 氧化酶——复合物IV, ◇ 活性部分cyt.a和cyt.a3辅基结构。 第二节 线粒体呼吸链 (6)细胞色素c 氧化酶——复合物IV, ◇ 细胞色素c氧化酶催化反应。 第二节 线粒体呼吸链 2、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琥珀酸→O2 ,复合物 II、III、IV。 第二节 线粒体呼吸链 2、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琥珀酸→O2 复合物III 复合物IV 复合物II 第二节 线粒体呼吸链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膜间隙 内 外 Rao ZH et al. (2005) Cell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一、ATP酶复合体 能量转换的通道 疏水蛋白— 与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连接的部位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ATP合成酶 (ATP synthase) 1、ATP发现于1929年, 1939-41年间美国科学家Fritz Lipmann证明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分子并创造了”高能磷酸键”一词 (1957年因为发现辅酶A(CoA)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1948年苏格兰化学家Alexander Todd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ATP分子(195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在1940-1950年间,科学家们证明动物细胞通过呼吸在线粒体内产生大量ATP,而植物分子则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生成大量ATP. 1960年美国科学家Efraim Racker从线粒体中提取出了”F0-F1ATPase” 即ATP synthase, 次年英国科学家Peter Mitchell大胆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4、Paul D Boyer 【美国】, John E. Walker 【英国】弄清楚了ATP synthase的结构并提出了”呼吸作用造成线粒体内部(matrix)和双层膜之间(intermembrane space)的氢离子浓度差“这一机理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而这个旋转机理在1996-97年分别由美,德,日的三位科学家通过不同手段证明。 化学渗透假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1961,Peter Mitchell(1920-1992)(英生化学家)提出,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奖。电子传递的结果把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膜外空间,形成一个跨线粒体内膜的H+梯度,其中所含的化学渗透能正是促进ATP合成所需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质子推动力或质力(Proton-motive force)。 有三个测到的实验事实支持假说:底物被氧化(琥珀酸生成延胡索酸)、O2被消耗、有ATP合成(依赖于可氧化底物和ADP和Pi)。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三、电子传递反应与ATP合成偶联机制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重点就在于其g单元, 连接下边的”幸运转盘单元”和顶上的”桔子瓣单元”中间的那截杆并不是圆柱形,因此旋转时会引起”桔子瓣单元”的形变,而桔子瓣单元就通过这些形变完成绑定ADP和磷酸,合成ATP,释放ATP的三部曲.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Yoshida和Hisabori把g单元和桔子瓣单元拧下来, “头下脚上”的固定在玻璃板上,然后在g单元本应接”幸运转轮单元”的部分接了根荧光飘带,然后通过水解ATP使得桔子瓣单元构形变化,推动伽马单元带动荧光飘带转动, 还录了像. 动画播放网址——/animations/atpgradient/movie.htm 报告六~八:文献阅读报告——Noji et al. Nature 386 299-302 1997 肌动蛋白纤维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二、ATP合成反应-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的释能反应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合成ATP的过程——氧化磷酸化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抑制和解偶联(自学)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抑制和解偶联(自学) 膜间腔 基质腔 外膜 内膜 嵴 基粒—ATP合成酶颗粒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基质腔 呼吸链和基粒位于内膜上 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结构 呼吸作用和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结构 基质腔: 又称内室,或嵴间腔。是线粒体中 发生三羧酸循环的重要场所。 基质: 指充满于基质腔内的胶状物质。 基质中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