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精选
第9章、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中医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一万二千余种,其中植物药一万一千余种,动物药一千一百余种,矿物药八十余种。 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 一、中药性能 13.2.1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温热性属阳,寒凉性属阴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如板蓝根、蒲公英、黄连等。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肉桂等。 药物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称为平性,如茯苓,猪苓等。 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的病证。 甘: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酸: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证。 苦:具有燥湿、清热泻火、降逆等作用,用治湿证、热证、火证及阴虚火旺等证。 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 淡: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升降沉浮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不同趋向。 凡能治疗病势下陷、病位在上或在表的药物,多有升、浮的作用。 凡能治疗病势上逆、病位在下或在里的药物,多有沉、降的作用。 一般来说,花、叶、枝、皮等质地较轻的药物多主升浮; 果实、种子、贝壳、矿物等质地较重的药物多主沉降。 归经 13.2.5 毒性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证候禁忌 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 (三)中药的用量 一般药物汤剂常用量:10克左右。加减根据以下情况: (1)药物性质: (2)药物配伍: (3)年龄、体质、病情: (4)季节、地域: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 二、方剂剂型 二、方剂剂型 中药的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 中药的剂型: 传统口服剂型--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滋剂、露剂; 皮肤外用剂型--软膏剂、硬膏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 体腔使用剂型--栓剂、药条、钉剂; 新剂型--注射剂、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 汤剂 药物配伍组成方剂后,加水浸泡煎煮,去渣取汁,称为汤剂。 散剂 散剂将配好的方药晒干或焙干后,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即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丸剂 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最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四种。 膏剂 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或冰糖浓缩而成的膏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片剂 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 注射剂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 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 丹剂 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 中药服用方法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服用方法是否得当,对药物疗效有一定影响。 服药方法: 1.一般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2.汤剂一般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次服或三次服。 3.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一次,昼夜不停。 慢性病也可以分两天或隔天一剂。 4.丸、散、膏、冲剂等,宜用温开水送服或开水冲服。 服药时间: 补虚药宜饭前服;消食药或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泻下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于发作前两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二、中药的用法 配伍 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量 :单味药治疗 (一)配伍 七情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相须 麻黄 桂枝 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 同属辛温解表药 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 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