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关于“人民”意象的诗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关于“人民”意象的诗歌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的中国的新诗,诞生于1917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新诗既是对于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变革的产物,也同古典诗歌传统在精神和艺术方面保持着深刻的联系。 随着?新青年?倡导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展开,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运动的兴起,白话的新诗突破文言旧体诗而自立,由于胡适的率先提倡,便成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导。 1917年到1927年,可以看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胡适不仅是新诗的最早开创者,他的?尝试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胡适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格调近似的新诗作者,其中刘半农是他们中间最有诗人才华的一位,他重视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心中对社会黑暗与贫富不均的抗议,对下层劳动人民美好品格与精神的由衷赞美,所以这个时期已经初步出现了“人民”意象,作家已经开始写关于人民的诗歌。在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中,康白情的诗集?草儿?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部。他重视语句的绘画感。他常以富于色彩的语言,写出了当时青年人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境。 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阶段。 1927年,一幕历史的悲剧“四·一二”事变发生,政治气候处于一种高压的沉闷时期;1931年起,日本先后侵略东北和上海,中国人民抵抗日寇侵略的斗争急剧发展,民族爱国的情绪高涨。这个时期忠于时代主潮进取精神,忠于人民历史命运的真诚感情,始终是新诗现实主义潮流的宝贵品格。 1937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个时期作家已经有大量的写关于“人民”意象的诗歌,“人民”意象的 诗歌慢慢的成熟起来,作家也开始注意人民的疾苦,赞美人民。 关于“人民”的意象在整个意象群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不同作家的笔下,这个“人民”的意象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例分析一下“人民”意象的含义: 作家穆旦的?赞美?这首诗,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 希望,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并为之歌唱,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奋勇抗争的人民,这就是《赞美》的思想主旨,解读诗歌各节,必须紧扣这一主旨。诗歌对祖国辽阔而苍茫的土地、悠久而沉重的历史、贫穷而屈辱的民族的描绘,并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民族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热爱,诗人要去拥抱这一切,因为在这样的土地上,这样的民族已经站起来。这里既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这些意象的铺陈排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土地的辽阔,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悠久,给人的印象是既开阔苍茫,又沉重压抑。最后,诗歌以一系列沉痛悲壮的意象来描写“我要以一切拥抱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骡子车和槽子船跟“带血的手”一样,表明“我”与“人民”是一体的,患难与共,休戚相关,都在过去的苦难,今天的血污和明天的希望中生活。 第二、三节则把整体凝化为一个具体,诗人赞美的目光和歌唱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农夫”,而他既是第一节诗中描绘和情感的凝聚,又是我们民族的代表和象征,其描绘更具体、细致,感情指向更深沉、专一。尽管道路无限悠长,尽管前途充满了流血牺牲,可他义无反顾,坚强不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流血不流泪,男儿当自强!“放下古代的锄头”,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特写镜头,蕴含着厚重深沉的历史情结,写出了“农夫”选择的果敢坚决和这种选择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我们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奋勇抗争的生存意志和惊人伟力。而“融进死亡”也不流泪的硬汉形象又使我们感动,我们震惊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我们震惊于一个民族抗争的勇毅!诗歌的最后一节,是感情的再度抒发,是对一个已经站起来的民族的更深、更广的赞美。民族的觉醒就是希望的火炬,“农夫”的抗争就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所以,诗人在全诗最后,连用两个“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重叠的结尾,如重擂闷鼓,雄浑中透溢着沉重的昂扬;如清角吹寒,嘹亮中透溢着激越的奋进!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