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改革的真义剖析
多样性要求“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具有真实而复杂的特征,可以使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方法,从而发展出复杂思维和高级技能。杨九俊先生的名言“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阐明的正是这样的道理。“核心素养”所要求的面对真实问题、处理复杂情境、非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学有更高程度的开放性。 多样化导致本土化和特色化 形成的是各有特点、各有追求、各有创造的实践,如根据“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形成了多样化、本土化、原创性的教学,既有溧水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又有各不相同的“导学案”,还有“活动单导学”、“全程导学”、“导学探究”、“讲学计划”等。可以用“大同小异”来概括,特色就体现在“小异”之中。 “大同小异”的重要性 在阐述宗教和文化特性时,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用了“大同小异”一词。无论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管理改革、学校整体变革等,都可以用“大同小异”表述:变革和创新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原理,必须符合人本人性的教育理想和原则,“小异”则体现在校本化的建构和表述之中。 4、教学改革的人文化 案例:最后通牒游戏 1982年沃纳·古斯和罗尔夫·施米特伯格等人在科隆大学开发了“最后通牒游戏”:双人互动游戏(一为提议人,一为接受人),共同分配10美元,通常为4:6或5:5 ,结果为皆大欢喜。在全世界重复实验无数次,形成了多种变式。对20世纪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理论挑战,成为社会科学中最著名和经典的实验。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第119-123页。 回归人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改革回归“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改革并在改革中突显“人本”、“人性”和“人文”,建立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的教学,而不是扭曲人、压迫人、摧残人的教学,是普遍性的国际潮流,也是教育教学专业性和规律性的基本特质。 一是儿童研究成为显学 教学中的“人”主要是儿童和儿童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绝不能只研究学科而不研究学科的学习,不研究学习的主体——儿童。可以断言,缺少儿童研究的教学和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学和教育,也只能是强制性、强权性的儿童教育,尊重儿童只是一句空话。因而研究儿童,研究儿童的需求,研究儿童学习的特点,研究儿童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以适合儿童的方式促进儿童快乐、健康、幸福成长,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的重要标志。 二是研究教师智慧、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学中的“人”,一是儿童,二是教师。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学改革,教师都不应“缺席”,教师必须在场。因为教师水平决定了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基于专业而又超越专业的教学智慧,基于规范而又超越规范的教学个性、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融入自身特质的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统一,体现了教师发展的较高发展境界。 三是重新认识和理解“师生关系” 作为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已经超越了教学情感和教学道德的研究,成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影响教学对话和沟通的频率和效率,影响知识传授有效性的核心要素,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稳固的正相关。 “暖认知”的概念 即认知过程从来也不是与情意过程相分离的两个不同的过程和系统。情意系统始终影响着认知系统,或促进或干扰认知过程。良好的教育教学具有使认知系统“加热”的功能,这绝不是专业和规律以外的东西,而恰恰是教育的专业特质本身,就是教育规律以内的东西。“暖认知”从另一个角度再次确认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性”与“经典性”两个聚焦点 教学改革的人文化方向和努力,还突出地体现在“现代性”尤其是技术性,“传统性”尤其是经典性,这样两个聚焦点上,并发生重大的交叉和重合,即现代性的传统和传统性的现代。 技术对教学的重构 。 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曾经是奈斯比特对现代性的重要预言。今天的人文性已不可能脱离技术而独立生存,因为技术和网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儿童和学生的生存方式,他们是“伴着鼠标”长大的一代。因而适应和顺应的儿童数字化学习,实现更自主、更交互、更多选择的数字化教学,恰恰是以技术和网络去体现人文、支撑人文和保障人文。今天的教育教学已完全不可能退回到“裸教”状态,“祼教”是以人文和科技对立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教学改革,不可能有正确的出路。因而“互联网+”的重要性,技术对人文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把技术纳入人文的视野,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层面重新思考和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