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艺术2.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画家一方面引入了西方艺术,力图融合中西,同时亦坚持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规范与原则,从传统中求得革新与发展。 二、 中国画的分类 从题材上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从表现技法上分: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等。 工笔画——画法式样上刻画工细 写意画 ——运笔简练、画法随意 三、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中国绘画的观赏方法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除认识物件外表的特征之外,更注重认识其内在本质与神韵,并进一步通过对象表现作者的情思。画家通过形象记忆,发挥想像,形成熔铸作者品格与情操的胸中意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审美习惯与意趣。 ② 墨 墨与彩的差异,在于画家对自然物象观察后的概括与提炼。中国画强调墨的韵味,墨通过水的稀释,在画面呈现出浓淡变化。 推荐书目 林茨《中国绘画艺术》 徐改《中国古代绘画》 汪小洋《图说中国绘画艺术》 崔庆忠《图说中国绘画史》 谢赫是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著有《古画品录》,是中国最早的画品专著。他在此书中提出著名的「六法」,以六法为品评准则,将三国东吴的曹不兴及其后的28位画家,分作六品,以示优劣。六法论继承了此前画论之精粹并加以发展,形成系统性的评画纲领,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理想。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谢赫对六法的含义没有作解释,但在他的具体画评中却随处可领略六法的精神。例如气韵生 动,是从「神似」发展而来的,「气韵」也就是「神韵」。所谓「气韵生动」,是要求艺术家要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充分而生动地表现物件的精神内涵,这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及最高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重要标准。   谢赫的时代以人物画为主,气韵生动主要是就人物画而言,后来运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各种绘画领域之中,并成为评价中国画艺术造诣的最高标准。 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说: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石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文中提出的三远是「高远」、「深远」及「平远」,并分析各自不同的绘画效果及境界,可见郭熙是在不断实践中而作结论的。   郭熙将精神上对于「远」的要求,明显而具体地表现于自然景物之中,使形与神得到完美的统一。当个体怡情山水时,可远离俗情,在山水之中得到暂时的精神解脱。「远」是人们对于山水想像的延伸,从有限通向无限,从现实通向虚无,通向宇宙根源的生机之中。「远」可以使人们的视线导向无限,在无限中达成人类所畅想的艺术的自由与解放。三远说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规定了主要方向。 宋代苏东坡说:「味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王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摩诘即指唐代的王维,他诗画兼工,且两者对后来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诗句「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是说画与诗已经融合于他一身了。他又题诗在自己的画作上。但这时只是出现了题画诗。到了宋代的郭熙则在诗中发现画的题材。   此后至苏东坡,画与诗在精神上更为融合,画家不仅在诗里找题材,更以诗人写诗的手法来绘画,以提高画的意境。所以北宋画院在考试时常以诗为题,重视画家对诗的体认及对意境的表达。在宋徽宗的画中,将诗与画在形式上完美地结合起来,在画面的空白处题诗,意匠经营,使诗与书法都成为画面的一部分。至元代,画面题诗的风气大盛,诗画的融悟,以画为主,诗的弦外之音可以使艺术本身更为丰富与圆成,将画的意境加深加远。  「书画同源」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之初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是指书法与绘画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书画在笔墨的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书画同源」更是文人画的重要理论根据。   最早由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他认为文字的作用在于「表意」,而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后世绘画与文字分离,绘画的形象表达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宋元的文人画兴盛以后,文人认为绘画的用笔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趣味。例如画竹时,竹干用篆书,竹枝用草书,竹节用隶书。「书画 同源」强调书画用笔的相通之处,也要求书画家要具备广博的修养及丰富的艺术想像。   而至明朝,将「书画同源」理论大力提倡及推广的首推董其昌,他富于收藏,精于鉴赏,其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巨大。他的书法博采众长,于率易中得秀色,自成一家。他毕生致力于文人山水画,其创作的山水画以墨韵幽雅,意境深邃取胜,因而被尊为明代松江派的泰斗。他著有《画旨》、《画眼》、《容台集》等画论著作。而他的绘画理论名句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流颂至今,对后世具一定的积极意义。 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