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2-7-20-2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到二战后的经济改革.ppt

bx2-7-20-2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到二战后的经济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导引 (2007年高考)【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加强农业管理……。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主要特征 弊端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1894—1971)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在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背景: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3. 结果及原因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06年-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 单元内容: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和得失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说明了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3/4的国土和3/5的人口被反革命势力控制着……重要的燃料、原料和粮食基地沦入敌手,40%的工厂停止生产,饥荒发展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红军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918年,国内战争爆发,物资极度匮乏,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机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全面推行国有化 (3)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 义务劳动制 生产 流通 2.内容 分配 政府完全操纵了生产和分配 取消了市场机制以及商品货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