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飞天梦.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谢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神舟六号在两人多天飞行任务、轨道舱功能使用、航天员安全性和飞船持续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584秒 飞行时间/圈数: 68小时30分钟/ 108圈 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七号 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首次搭载三人,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八号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00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刘洋 搭载三人,首次搭载女宇航员,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 神舟九号 发射时间: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返回时间: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航天员: ??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 飞行任务: 1、交会对接:升空约两天后,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三名宇航员入驻天宫一号,进行为时12天的短期的有人照管实验,期间还会进行手动交会对接与环绕天宫一号飞行。 2、维护:航天员对天宫一号进行维修,对地板和密封圈进行更换。 3、空中授课:在本次飞行任务中,有从天宫一号通过视频通讯对地面中小学生进行空间授课的内容,这次任务受到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关注。这次授课由王亚平担任主讲,张晓光担任摄影。授课的内容包括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量、重力以及牛顿定律等物理学知识。 神舟十号 人类的飞天梦已然实现 但是 我们还想 飞得更高…… 看得更远…… 谢谢观赏 1986年2月,前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发射成功,它成为目前人类发射的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在轨运行超过15年。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被引入大气层销毁,完成了其辉煌的历史使命。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目前,更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欧洲空间局的合作下,正在进行在轨组装建设……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三、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现代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 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1956年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