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点景.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代山水画点景 主讲人:赵娥 元代山水画点景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绘画所追求的是笔墨意趣与寄情于山水的审美取向,这是基于元代特殊的政治气氛为背景的前提下,及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想与艺术理论影响,同时也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山水画点景的界定 分析下列作品中的点景,思考什么是“点景”。 山水画点景的界定 山水画点景: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画面中比例较小,讲究经营位置。内容和形式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点景承载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画家的个性与不同阶层地位的审美观,并传达出画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彰显不同历史时期画家的思想和审美取向。 山水画点景的分类 山水画中的点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人物 是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点景物象,他们姿态变化丰富,形式多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点景人物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伴随着山水画的发生与发展,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已不仅仅是画面构图的需要丰富画面,而是深化与提升作品意境的传达 。 点景人物表现形式有多种样式。点景人物的所处环境主要有,行走于山路树林之间,散坐于山间雅集、静站观瀑或幽坐于茅亭等。 姿势动态主要有立姿和坐姿等。 “点景”人物的身份有达官显贵、商旅行人、文人高士、渔樵耕读等等。 建筑(亭台、楼阁、桥梁、屋宇) 屋宇类是山水画中常见的点景题材,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在山水画史上屋宇点景的运用也可以从某种角度分辩出观游山水与隐居山水。 舟楫:峡船、渡客船、载酒船、撒网船等。 桥: 分为石桥和木桥等。 鸟兽:在山水画中点景鸟兽的运用能 给画面增加一些生机。 元代山水画点景形成的因素 外因(政权) 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者能征善战,却不善治国,发展经济和文化。在政治上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废弃画院使众多的画工都失去了寄身和用武之地。文人士大夫们在朝或是在野都受到了歧视。 统治者的残酷、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令文人士大夫们不满,绘画成为他们宣泄情感,表达理想的重要途径。因而他们怀报国热情而被弃置不用,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他们大都采取了参禅悟道,对人生价值进行重新判断,寄情于自然以求得心灵上的平衡与情绪上的舒缓。需要借助绘画来表达自我的逃避社会归于自然的文人心态。 元代山水画点景形成的因素 内因(画家的审美取向) 元代文人目睹着蒙元的强大,反抗无益,并随着统治阶级的不断稳固,到元中期士人们的隐逸浪潮以成为一个时代整体的大退避,以至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绝后的隐逸潮流。隐逸者追求的是“隐”与“逸”,审美价值取向是“脱俗”。不问世间事营造着“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园。元代山水画可以说是隐于林泉之中的文人们的精神食粮。他们隐逸于林泉之间借绘画来抒发情感,“隐逸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专制社会里的反抗精神相联系的”换句话说隐逸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和知识分子内心思想彼此冲击后形成的产物,“隐”是外在行为,“逸”是内心的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以人品为尚使得元代绘画平淡柔和、自然天真。此时的文人绘画是当作寄情山水发泄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不再仅仅是“游于艺”的消遣。元四家的崛起,使得文人画形成坚固的阵势而且也占据了优势。形成了元代画风的新风貌。 元代山水画点景的艺术表现 倪瓒(1306-1374) 山水画中点景“草亭”的运用比以往任何画家更见夸张,“草亭”时常会出现在他的山水画中。在他的晚期作中,空无人迹的草亭司空见惯,草亭成为他山水画中重要的点景之一。 一种可能是作为自我心境的写照功能,也有作为象征高人隐居的符号化意义。 另一种可能是画中虽只有一空亭的方式来暗示有人物存在的迹象。通过画中的提拔解释了与朋友活跃于(所画的)山水之间,感叹岁月的变化,表达岁月伤逝的人文情怀。 倪瓒《秋林野兴》97cmX68.5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倪瓒《松林亭子》 83.4cmX5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人之景”是他山水画的标志,并开启了后人效仿风尚。 “无人之景”实为“有我之境”无人的是“景”,有我的是“境”。“景”是眼前之形,“境”是心中之象也。在“无人之景”与“有我之境”之间彰显出来的是倪瓒对绘画的认识与人生的态度。 王蒙山水画点景人物的描绘还有“大家庭”叙事的意味,最为典型的如《葛稚川移居图》这幅画是王蒙现存作品中点景描绘份量最重的一幅。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吴镇(1280-1354) 多以渔父题材来抒发在元代特定时代,不慕官场的荣华富贵,甘隐渔樵林泉之间淡泊的情怀 。 图中描绘的是南方水乡景色,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近景描绘的是岸坡茅草;中景是缓坡上有两棵高大健壮的树木;扁舟一叶逍遥在湖面上,头戴草笠身挂酒葫芦的渔父跪坐船尾,将船桨搭于腿上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