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哲学第二章罗松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ppt

人的哲学第二章罗松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 语言是存在之区域—存在之圣殿(templum);也即说,语言是存在之家(Haus des Seins)。语言的本质既非意谓所能穷尽,语言也决不是某种符号和密码。因为语言是存在之家,所以我们是通过不断地穿行于这个家中而通达存在者的。当我们走向一口井,当我们穿行于森林中,我们总是已经穿过“井”这个词语,穿过“森林”这个词语,哪怕我们并没有说出这些词语,并没有想到语言方面的因素。从存在之圣殿(templum)方面来思考,我们能够猜断,那些有时冒险更甚于存在者之存在的冒险者所冒何险。他们冒存在之区域的险。他们冒语言之险。一切存在者……都以各自的方式作为存在者存在于语言之区域中。因此之故,无论何处,唯有在这一区域中,从对象及其表象的领域到心灵空间之最内在领域的回归才是可完成的。 ——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316-317页。 三、历史的人与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人类的解放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目的与实践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与唯物史观紧密结合在一起——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 1.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1)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 人是理性主体 “思想”确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此。所有在感觉、知识和认识方面,在我们的本能和意志方面,只要是属于人类的,都含有一种 “思想”。(《历史哲学》) 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法哲学原理》) (2) 费尔巴哈(L. Feuerbach, 1804-1872)论人的自然与社会性 观念只是通过传达、通过人与人的谈话而产生的。人们获得概念和一般理性并不是单独做到的,而只是靠你我相互做到的。人是由两个人生的——肉体的人是这样生的,精神的人也是这样生的:人与人的交往,乃是真理性和普遍性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我所以确知有在我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存在,乃是由于我确知有在我以外的另一个人的存在。(《未来哲学原理》) 在人里面而又超乎个别的人之上的属神的三位一体,就是理性、爱和意志的统一。理性、意志、爱或心,并不是人所具有的力量;因为,没有了它们,人就等于乌有,只是凭借它们,他才成其为人,它们是……属神的、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所不能违背的。(《基督教的本质》) (3)马克思的双重扬弃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在马克思看来,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从思维中抽象出来并进而固化而成的物质出发,因此忽视了人的因素;唯心主义则是从理性反思创造出来并进而灵动起来的概念出发,将人抽象为主观精神。马克思在“双重扬弃”的基础上,亦即从两个主体与对象两个维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与思辨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特质,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创建了新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 这种新唯物主义的崭新之处就在于它所考察的“物”不再孤立于人、自绝于人的活动,正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创造了其“身外”的“物的世界”。 通过诉诸于具体的、历史的人类感性实践活动,新唯物主义将整个对象世界与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勾连起来。因此,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指不能脱离人及其活动孤立地看待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进程。就此而言,马克思从生存论的角度思考人的存在,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立足于 “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来探讨人的现实而非臆造的实际生活过程, 从而揭示这种实际生活过程的起源和历史地形成的现实本质。 2.“我们的出发点”:现实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多次提到“我们的出发点”,由此可见这一问题对于唯物史观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