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ppt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选修)2014届高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心,苌弘被车裂,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糜烂,即使像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吗?凭空揣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些方面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 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缺失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打倒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 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的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举而夺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也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也不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确实是圣人的过错。 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所以,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文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减除曾参、史鱼的行为,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 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炫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僻。那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且用来扰乱天下的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主旨归纳 《孟子见梁惠王》 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着重阐述了孟子先“仁义”而后“利”的政治理想和策略。文中的孟子不是不讲“利”,他只是扩大了“利”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他的治国之道,有着长远的打算,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如果君主实行了这样的大利,将仁义用在治国、内政外交上,那么在互相征伐的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这个施行“仁义”的国家,所谓的“利”自然随之而来了。 《胠箧》 本文具有强烈的刺世指向意义。庄子不满意所处的社会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现象,认为“圣”和“智”是惑乱天下的主要原因,因而庄子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摒弃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要求回到“至德之世”,这表现了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消极颓废的一面。 重点突破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反对梁惠王求“利”。对此,你有何看法? 提示 首先,应当承认孟子的观点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一方面与孟子所宣扬的“仁政”主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只顾追求“利”,就会使人忽略了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准绳。在春秋战国之际,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子犯上作乱的事情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出于对永不满足的私利的追求。正是因为这样,孟子才反对梁惠王求“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于“利”字的理解不必像古人那样狭隘,也不必见“利”就一味 地加以反对,以为求“利”就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