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3.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科技史3

* * 第三章 物理学 3.1 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1)杠杆原理: 秤是杠杆原理的典型应用。长沙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出土一种 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墨经》一书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衡,加重于一旁,必垂; 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 支点到重物的距离称为本,支点到权一端的距离称为标。 桔槔:取水工具,春秋战国已普遍使用 辘轳:起源于商末。 2)重心与平衡 古代,人们已认识到保持平衡与重心相关。 西周时工匠制造了一种欹(倾斜)器,“虚则欹,中则正, 满则覆“,因为他的重心会随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据说孔子带弟子参观之后说: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力的概念 墨子:力,形之所以奋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力是改变 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学中有一条法则:系统的内力对系统的作用为零 《韩非子》说明了这一现象:“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 不能自举。“,乌获:秦国大力士 4)运动相对性 《尚书纬》:地恒动不止,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 闭牖而坐,舟行二人不觉也。“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之前1500年就由中国人提出。 5)浮力 曹冲称象 怀丙打捞铁牛:水浅时把两只大船装满土石,中间架横梁巨木, 巨木系铁牛,待水涨时卸掉船中土石,将铁牛拉出水面。 3.2中国古代声学知识 1)振动和波 波是由振动而产生的,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发现了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形式和水波是一样的。“今人操行变气源近,宜与鱼等 气应而变,宜与水均“ 当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吕氏春秋》:声 比则应。 古人不仅发现了共振现象,而且知道消除共振的方法。 唐朝时,洛阳某寺一僧人房中挂一乐器——磬,经常自鸣, 僧人因此惊恐成疾。他的一个朋友看了之后,拿出铁锉,在磬 上磨了几下,磬便不再自鸣了。问其原因,朋友说:此磬与 寺中钟声律和,故击彼应此。 2)弦和管的振动 确定弦长与音调的关系,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明确。 明代王子朱载堉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到现在还被普遍采用。 春秋战国的编钟,世界奇迹。 编钟截面是椭圆形的,与西方的圆钟不同,它的发声短,易 衰减,可作为乐器使用。而圆钟声音悠扬长久,连续敲打会 相互干扰。 编钟还有一个特点:一钟双音。在正中敲发出一个乐音,在 旁边敲又发出一个乐音。 5)喷水鱼洗 震盆有双耳,大小如脸盆,盆底绘有四条鱼, 鱼与鱼间刻有四条清晰的《易经》河图抛物线。 只要在盆内加一半水,然后用手轻摩双耳, 盆中刹那间就会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然后涌出 四股二尺许高的喷泉 唐宋期间发明。 另外,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也是对声学知识的精彩应用 3.3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1)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一,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最初叫“司南”,但由于 其极性不容易找准,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出现指南鱼, 用于军事。宋代则发展成为指南针。《梦溪笔谈》载:“方家以 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说明了指南针的做法:用磁石磁化钢 针。指南针与方位盘相结合形成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 一大进步。 指南针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传入欧洲。 3.4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1)光的直线传播 墨子小孔成像:2500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 光学实验:小孔成像。在一间黑暗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 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墙上就出现一个倒影。墨子解释说:这 是因为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墨子还利用光 的这一特性解释了物与影的关系,解开了影子自身并不参加运 动的秘密:影子的运动只不过是影子不断更新的结果。 2)镜面成像原理 早在3000年前,我国就制造了铜镜,对光的反射有了深刻 的认识。 公元前4世纪以前,就已认识到月亮本身并不发光, 它的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光。沈括还做了一个实验:用一个 弹丸(代表月亮),半面涂粉(代表受光面),这样,“侧视 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解释了月亮的阴晴圆缺。 公元前2世纪,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汉初《淮南 万毕术》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 *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