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091006.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生平及心态变化 一、少年耕读—率真、自由、宏大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太史公自》) 进京后,有机会向古文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向当时今文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二、青年漫游--飘逸、淳厚、豪迈 漫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 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波,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蓄而渊深;见九嶷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靡蔓绰约,春装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 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有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噁,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睹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见《史记评林》P16) 三、潜心准备---昂扬、深沉、发奋 奉使西征巴蜀: 参加封禅大典: 接受遗命:“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自序》)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自序》)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38岁继任太史令。 第二节 “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 一、“发愤著书”说的提出 《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说: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 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明代李贽《杂说》: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清代刘鹗《老残游记自序》: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二、“发愤著书”的内涵及意义: 第一:它明确指出穷愁困辱是成就伟人的一个条件,是取得创作成功的一种动力。因为只有穷愁困辱带来的坎坷和磨难,才使得作家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才能使他们产生非凡的激情,吐发不平的思虑,从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第二:穷愁困辱所结之“思”,之“怨”,如不能通其道,在功业上发展,那就应当“述往事,思来者”,在作品中喷涌而出,形成思想的火花,使生命永生不息。 三、司马迁的修史理想 1.究天人之际: 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时代氛围的笼罩下,司马迁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论的影响。(《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 从整体上看,他能从叙述史实出发,客观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动,基本上摆脱天道、天命思想的影响。(《伯夷列传》) 2.通古今之变: 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为此,司马迁确定了自己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求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既突出了司马迁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总结,也表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思想。 3.成一家之言: 其一:“一家言”的结构,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 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 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第三节《史记》的结构体例 《史记》由五体组成: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5.《列传》七十篇。 凡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