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ppt

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突与融合: 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律史研究所马志冰 一、秦汉时期的 抗击匈奴与打通西域 (一)秦始皇时期 抗击匈奴的主要活动 1. 抗击匈奴,收复失地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将士抗击匈奴,收复河套以南的河南地区(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相继在榆中(今甘肃兰州以东)以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三十四县,并从中原一带迁来大量人口充实该地区。 秦朝疆域及民族分布 2. 修筑万里长城,保护农耕民族 将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保护北方农耕民族。 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 成为保护北方农耕民族的一道屏障。 (二)西汉前期 “和亲”匈奴的民族政策 白登之围与“和亲”政策的实施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进剿韩王信,被匈奴围困于白登(白登之围)。 刘邦采纳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在边塞开通关市贸易。 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募民迁居塞下,屯田筑城,加强边防,并推行入粟拜爵之制。 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的政策,一直延续到景帝时代。 (三)武帝时期 反击匈奴的三次战役 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 第一次战役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入侵,卫青率军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击,收复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重新修缮秦朝所筑边塞。 同年夏,募民10万口移居该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收复朔方郡后,匈奴转而连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云中、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等地,卫青指挥汉军多次出击。 第二次战役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自陇西出击,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同年夏,自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击,逾居延海,夺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阻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 随后,迁徙关东贫民72万,充实陇西、北地、上郡、西河等地。 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浑邪王杀休屠王,率四万余人归汉,分徙于西北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 第三次战役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分两路追击匈奴: 西路军由卫青率领,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出发; 东路军由霍去病率领,从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出发; 汉军直击漠北,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临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控制了朔方以西至河西走廊的大片地区,随后迁徙六十万人屯田戍守。 (四)西汉中期 西域隶属关系的建立 西汉疆域及民族分布 西域隶属关系的建立 西汉中期,匈奴贵族内部分裂,五单于争权夺位,互相残杀,匈奴势力日益削弱。 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汉,汉政权在西域设立都护,与西域诸国确立隶属关系。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在车师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与防务。 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调发西域军队,击败郅支单于,打通西域通道。 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嫱出塞,恢复和亲,结束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局面。 (五)东汉时期 匈奴的分裂与西域的收复 匈奴的分裂与西域的收复 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匈奴一度进抵上党、扶风、天水等郡,威胁东汉政权。但连年旱蝗灾害,匈奴人畜大批死亡,东面乌桓乘机进攻,迫使匈奴向北迁徙。 建武二十四年,匈奴贵族争夺权位,南部八部拥立日逐王比为南单于,沿袭祖父呼韩邪单于之号,率部内附五原塞,得到东汉朝廷接纳,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转向定居农耕生活,并向东、南迁徙。 自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起,汉军分四路出击北匈奴,恢复了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陆续打通西域南道。 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以后,汉军连败北匈奴,迫使其向西远徙,西域北道也被打通,西域各国归属东汉政权。 东汉疆域及民族分布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民族大迁徙与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少数民族 大规模内迁的三次浪潮 1. 第一波内迁浪潮 公元1—3世纪的东汉至西晋时期,南匈奴、乌桓、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分别进入辽西、幽并、关陇地区,与当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土著居民杂居在一起,使该地区民族关系日渐复杂。 据曹魏末元帝景元四年(263年)诏命,仅汉末曹魏以来近百年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人口多达870余万。 三国时期的北方民族分布 西晋时期的北方民族分布 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 西晋时期的“徙戎论” 晋武帝时,郭钦上疏: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晋惠帝时,江统上《徙戎论》: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2. 第二波内迁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