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了解服饰品
银角 最大的银角高约80厘米,两角距离约80厘米,角尖一般用白色鸡羽装饰。银角正中围绕太阳图案上边有以银片插成扇形的放射状,象征初升的太阳光芒照射。 图为西江式银角 银冠 银冠造型由银角演化而来,远视呈倒插的巨大木梳。边缘为一整块银片连成弓状又似牛角状,角尖为方孔钱式的放射纹装饰,银片表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图案。 图为施洞式银冠 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簪 银簪是苗族服饰盛装饰品之一,又是日常便装中用以固定发髻的实用品。 银梳 苗族银梳,造型多为月牙形,一般内为木梳外包银皮装饰而成。银梳两角背脊以银链系有银针,佩戴时插入髻中,以防脱落。 耳环 造型有蚕虫式、叶片式、圆柱式、圆轮式、悬吊式、环状式、灯笼式等等。 颈、胸部银饰 雕花圈 卷花圈 压领 种类有压领、银链、银锁、胸兜等 胸部银饰 银锁 手部银饰 手镯亦称手圈,是苗族银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样。多数苗族分支的手镯款式统一,妇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镯有空心筒状型、绞死型、编丝型、浮雕型、镂空型、篓花型等等。。 银衣及其它银饰 一般是以银泡、银菩萨、银片等钉在布衣上而成 Thanks! * * 服 饰 品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一、鞋袜(起源、历史、种类等方向) 二、少数民族饰品 鞋子的历史相当久远,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最原始的鞋 兽皮裹脚,捆扎足部 植物茎叶 草鞋 荒古原始年代 商周、春秋战国(公元前1766---公元249) 殷商时代 丝织鞋 战国时期 革靴 魏晋、南北朝(公元280---公元585) 当时最盛行的是木履和丝履,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上庶都穿木屐,屐为木底下装前后两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泥地中行走。 秦代、汉代 男鞋,方正 阳刚之气 女鞋,圆润 阴柔之美 秦汉时期皮革资源多,穿皮鞋是生活俭朴的表现。 汉代贵族死后鞋穿金缕玉履,配套金缕玉衣。 秦代 隋、唐、五代 隋唐是服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靴子常用彩皮或织锦制成尖头短靴,靴上镶嵌珠宝。贵夫人的履大多具有各种各样装饰精美的高耸履头,最高达30厘米。 宋、辽、金、元 宋朝缠足之风愈演愈烈。缠足履(三寸金莲)演变出不同的形制,把唐朝崇尚的“小头鞋履”推到了三寸为美的程度。文人推波助澜造出了“金莲文化”。一般劳动大众不缠足、穿平头鞋、圆口鞋、蒲草鞋。辽、金、元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与汉人的交流与学习中,服饰鞋 履胡汉交融。但以靴为主,花式繁多:计有朝靴、花靴、旱靴、钉靴等 明、清时代 明恢复汉唐的服饰鞋履,百官上朝穿与唐相同的靴履,除皮革制作外,也有毡、缎等织物制成。但必须染成黑色,俗称“皂履”。鞋底用木头做成一定厚度, 外涂一层白粉,因而又称“粉底皂靴”。民间女子仍以三寸金莲为俗,此时出现高跟缠足鞋,一般跟高达4~5厘米。 清强行推行民族服饰,妇女 喜穿木底鞋,中间脚心部分有一块10厘米左右的木底。 后来的演变你们知道的,就是现在大家穿的鞋子。。。我不多讲了。。 袜子 古代袜子的形制 古代袜子的形制大约可以分为有筒袜、系带袜、裤袜、光头袜和无底袜等六种。其中有筒袜的袜筒长短不一,有的长至腹部,有的仅至踝间。系带袜为的是穿着时不易脱落。分趾袜是将拇趾与另外四趾分开,形如丫状。光头袜和无底袜多用于古代缠足的妇女,俗称半袜。 袜子,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都在穿袜子,但几乎没有人关心过它,它也一直是被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一件配饰。但是,跟其他的配饰比起来,有时候它却又让你感觉你是那么的离不开它,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一双温暖的袜子能给你的双脚带来的暖和是会让你发现原来一双好的袜子是能带给你如此的暖和与幸福。 夏商周时期 夏商时期的袜子呈s三角形,属于系带袜,只能套在脚上,然后再用绳子系在踝关节上。这种袜子一直延续到汉代,《韩非子》中曾记述:“文王伐崇,至凤黄(凰)墟,手解,因自结。”意即为周文王征讨崇国,在凤凰墟自己手扎袜带。直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三角袜才开始被一种新型的袜子代替。 自纺织品出现后,人们的袜子虽然开始用纺织品制作,不过皮袜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皮袜往往比布帛之袜更加保暖实用。 周时人们着袜有着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臣下见君主时,必须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