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改革前北方的经济状况? (P34.1) 2、 改革后北方的经济状况(P34.2) (1)原因 (2)表现 北魏的洛阳,城西有大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市场上金银、锦绣、瓷器、漆器,应有尽有。全城十多万户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城南有“四夷馆”,专供外来商人居住。馆舍房子整齐,路旁栽种着青槐绿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2、民族大融合有哪些表现?(P35·倒数3段) 3、民族大融合的意义??(P35·倒数1段P36第1段) 注意: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佛像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答案: C 3.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 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和公元5世纪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就背景和实质而言,两次变法或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2)两次变法或改革中都有一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试就经济方面的措施加以说明。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 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 第二课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洛阳 二、繁盛的洛阳 二、繁盛的洛阳: 1、洛阳的历史概况及城市变迁: 思考1:历史上的洛阳是怎么样的?试回顾他曾经作过哪几个王朝的都城? 思考2:为了洛阳的重新繁盛孝文帝做了哪些积极的贡献?结果? 1、据下列材料概括洛阳商业繁荣的表现? 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中外贸易繁荣 白 马 寺 2、阅读P35·3 回答洛阳为什么是一个国际性商业城市?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五胡的南迁? 匈 奴 鲜卑 羯 氐 羌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知识拓展: 背景:都处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时代; 都面临着增强国力,击败外敌的任务; 都有国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持。 实质:都是封建化性质的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