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2012.ppt

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2012.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题:秋兴八首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背 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首联的作用是什么? 意象:玉露、枫树、巫山、巫峡。 特点:通过霜降使枫叶凋落、夔州气象萧森阴沉 ,表现出孤寂肃杀的秋景。 作用:“气萧森”不仅指草木摇落,还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首联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低沉心境。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颔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与首联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景象: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惊涛骇浪、云涌万千的气象。 关系: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氛围。 寓意: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品赏“开”“系”两个词的妙处。 情怀:倾诉思乡衷曲,表现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妙处:“开”“系”运用了双关。 “开” ——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系”——既指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又含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并赏析“催”“急”二字之妙。 情感:风霜凄冷,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迟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思念故乡的伤感!凄苦、思乡之情蕴于刀尺、捣衣声 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妙处:“刀尺”而说“催”,“暮砧”而说“急”,形象地写出诗人急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怀家国的迫切心情。 尾联则在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思乡之感。 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 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 李白《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煜《捣练子令》词:“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贺铸《捣练子》词:“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4 、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