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肾综合征出血热 李宏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又称 流行性出血热(EF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原体主要为汉坦病毒。 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 五期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在发热期具有“三红” 、“三痛” 表现; 具有多种传播途径。 【简史】 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本病19世纪30年代在亚洲和斯堪的那维亚首先报道,我国初始见于黑龙江下游地区。 1931年,侵华日军流行本病,开始因原因不明,以发现地命名为“孙吴热、黑河热” 等。 1940年,俄国学者进行一系列人体试验及病原研究,证实由病毒引起。 1942年改称出血热。 【病原学】 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ea),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双层包膜。其RNA基因分为大、中、小三个片段,即L、M、S。 L M S (编码)聚合酶 膜蛋白(G1、G2) 核衣壳蛋白 (包裹病毒基因片断) 膜蛋白含有血凝抗原 、中和抗原→中和抗体(保护性) 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宿主感染病毒后核蛋白抗体出现最早,有助于早期诊断。 汉坦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至少20个以上血清型。 【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17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如: 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其它动物如猫、狗、家兔等。 在我国主要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为大林姬鼠。 早期病人血和尿中携带病毒,具有传染性,但患者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携带病毒的鼠类尿、粪、唾液污染尘埃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感染; 垂直传播: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有报道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但需进一步证实。 3、流行特征 (1)地区性 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是欧洲和非洲,美洲较少。其中我国疫情最重,在我国,除新疆、青海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我国的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病例逐渐增加。 (2)季节性和周期性 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季节。 黑线姬鼠传播者--11月~次年1月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 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 林鼠传播者--夏季为高峰。 本病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如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相隔数年发生一次较大流行. 4、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为3.5~4.3%。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且存在交叉免疫,二次发病很少见。 【发病机理】 未完全清楚,汉坦病毒是发病的始动因子。 病毒直接损伤机制→病毒感染导致感染细胞功能及结构的损害; 免疫机制 免疫应答和释放的细胞因子 导致机体损伤 【发病机理】 病毒直接损害:过程和结局 病毒→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浆外渗→组织水肿→ 出血、血液浓缩、循环衰竭、DIC. 病毒→骨髓的幼稚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 巨核细胞→Pt↓和功能障碍→出血 淋巴细胞→CTL、NK细胞、ADCC活性增高及抗体的形成及免疫网络化→免疫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2、免疫损伤作用: (1)Ⅲ型变态反应: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存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患者小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和肾间质血管均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免疫组化证明抗原是病毒抗原,同时存在补体列解片段,故免疫复合物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主要原因。 IC沉积在小血管和肾小球基底膜与补体结合; IC与血小板结合 IC沉积在红细胞表面 【发病机理】 (3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汉坦病毒能诱导机体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如IL-1、IFN-r、TNFa等。 IL-1、TNFa等引起发热、休克和器官衰竭 内皮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减少肾血流 量和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婚前医学检查相关知识考核试题.pdf VIP
- 社保2024年新规培训.pptx VIP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DLT 5707-2014 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行业标准.pdf
- 2024年医疗招聘中医类-中医妇科学考试历年高频考点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024年医疗招聘中医类-针灸推拿考试历年高频考点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初中生物复习选择题.doc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第19章.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