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双核结构模式及其深化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及其深化研究

谢 谢! * 三、区域双核结构模式 及其深化研究 陆玉麒 * 1、现象发现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该模式不仅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中。 * 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的双核结构分布 * 2、形成机理 归纳双核结构现象的共同点,可以发现一方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另一方则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行使着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的功能。 那么,在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为什么能构成相对固定的空间组合,又是如何走向空间藕合的? * 港口城市的别称是“门户港城”,亦即是所在区域对外交往的通道和窗口。历史上,江南地区的苏州与扬州、苏州与上海所形成的双核结构是一非常典型的案例。 唐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由此至19世纪中期(清朝后期),江南的中心城市一直是苏州。经济重心的南迁,导致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局面的形成。由此,以江南地区为主的南方货物大量地运输北方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一格局下,不同时期大运河和海路作为货运的主通道,使扬州和上海相继成为苏州的门户港城,从而分别构成苏州-扬州、苏州-上海的双核结构。 2.1 区域中心城市寻求对应的港口城市而与区外发生更有效的联系 * 长江三角洲核心边缘结构的划分 * 长江三角洲沿江地区门户港口空间迁移轨迹及与核心区的关系 * 对长江三角洲而言,不同时期的主通道,其通航等级差之甚远。 大运河的通航等级为500t级、沿海的通航等级为1万t级、远洋的通航等级为20万t级以上。与此相应的航道水深条件分别为2.5m、7m、17m。 由此,古代、近代和现代形成了不同的门户区。 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化概念模型 * 一方面,港口城市由于可以充分发挥水运的低成本优势而往往成为中转枢纽,并可以在此发展相应的临水型产业。 另一方面,港口城市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这方面,美国芝加哥-纽约构成的双核结构具有特别的代表性。 2.2 港口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 * 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深刻揭示出纽约与芝加哥的空间关联性。 1820年,美国东北海岸有4个主要港口(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在竞争欧美间的贸易市场。 1825年以后,纽约很快超过它的竞争对手,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城市,原因就在于它有芝加哥这一内陆中心城市作为巨大的腹地支撑。 * 在美国资源和欧洲工业品回流之间,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个巨大的费用和时间障碍。但纽约位于哈德逊河的入海口,而哈德逊河几乎是海岸城市通往阿尔巴尼的唯一通道。在阿尔巴尼,哈德逊河与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切成山谷的默哈克河汇合。 1825年,伊利运河的完工,将哈德逊河-默哈克河与伊利湖连接起来。这样,就完成了美国中西部通往欧洲的大西洋贸易线路之间的水上联结,而且必须经过纽约。这种与主要交通干线相关的区位因素,突出了纽约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纽约的发展。 * 这样,以海港城市纽约与区域中心城市芝加哥,以及分布其间的汽车城底特律、石化工业发达的克利夫兰等构成的双核结构,构成美国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 该轴线以伊利运河(由沿海地区穿过阿巴拉契亚山脉通往大陆腹地的一条可航水道、低地通道)的开通为导引,以综合性的束状交通运输网络的建成为标志。 在这里,既可以方便地取得煤炭、铁矿,又接近发达的农业区“玉米带”和大湖水运。在大湖以南,还分布有不少专业化方向明显的中小工业城市。这个大致呈东西方向伸展的大产业带,被称之为“美国经济地理横轴”。 * 总之,从形成机理看,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所揭示的是某个区域中两个不同功能的城市之间的空间藕合关系。具体而言,在同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之所以能形成一种固定的空间结构,就在于这种空间组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那么,互补的依据是什么? * 原因在于,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充分发挥作用,在其它因素相同下,其对区位的最基本要求是趋中性,即应当尽可能位于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 新近出现的区域形态研究,之所以认为团聚状形态优于长条状形态,主要出于中心城市的趋中性的考虑。 然而,与区外交往的需要,则拉动中心城市的区位向区域边界方向推移,以至有不少区域中心城市位于区域边界上。显然,这虽然利于与区外的交往,但并不利于对所在区域的带动。而双核结构则兼顾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需要。 因此,双核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 * 双核结构模式中端点城市之一是港口城市,所以该模式形成的基本区域背景是流域。 流域是双核结构模式形成与发育的理想区域。 3、流域 : 双核结构模式产生的基本区域 * 在上图中,我们列出了长江、赣江、韩江、莱茵河4个流域背景下形成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