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用词不当 修改原则:保持原意不变,改少不改多。 修改方法: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提取主干,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 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2、针对每一种病句类型,学生以中考真题为 例进行练习,老师讲解。 3、课下学生练习模拟题,同桌互改,对照答案,找出出错原因,并用红笔标注在题上。老师监督检查,并讲解重点易错题,学生在错题本上作积累。 第三轮复习:综合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 10个专项,综合题型 复习方法: 练综合,抓重点,补错题。 练习综合试卷,包括07、08、09年的中考真题,模拟测试题,让学生将重点题、错题积累在复习本上,发挥积累本和错题本的作用,考前再集中复习,使学生对中招试卷的题型有更理性的认识,也让学生把上一阶段学到的应试技巧在这时得到更充分的训练,同时查漏补缺。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 专题一:积累与运用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谷苏乡 语文中考试卷分四个专题: 1 积累与运用,分值28分左右; 2 现代文阅读,分值28分左右; 3 古诗文阅读,分值14分; 4 作文,分值50分。 总分值120分。 积累与运用: 1 字音、字形 2 词语运用(特别是成语理解和运用) 3 名著阅读 4 古诗文默写 5 病句修改 6 信息提取与概括 7 句子衔接与排序 8 仿写、对联 9 图表、漫画 10 口语交际。 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试题分布、分值表 题号 知识点 分值 平均分 得分率 1 形似字、多音字注音 2 1.74 86.76% 2 错别字 2 1.36 67.97% 3 名著阅读 3 1.76 58.81% 4 古诗文默写 8 5.96 74.46% 5 信息提取与概括 3 病句修改 2 8 4.81 60.08% 口语交际 3 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3月15日——4月25日 (4月1、2日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二轮复习:4月26日——5月19日 (5月20、21日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三轮复习:5月24日——6月20日 (6月25、26日中招考试) 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抓课本,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分专题,解决疑难 第三轮复习:综合练,查漏补缺 第一轮复习:抓课本,夯实基础 复习内容: 梳理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突出文体特点,抓住重点课文。 整理复习: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古诗文默写。 复习方法: 分册整理,总结重点,理解记忆,测试反馈,整理错题。 一 字音、字形和词语 考查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考查知识: 形近字字形、字音, 多音字字音, 易错字、易混字辨析 复习方法: 1、全组六位老师,一人负责总结一册的重点字词,其中包括易错字读音、字形、词语解释三部分,总结成字词表,一册一表,每册一份检测题。 2、学生复习生字表,每天早读时读5-10分钟。课上用10-15分钟时间测试,学生自改,要求用红笔校正,老师统一收回检查。 3、每册字词复习完后,年级统一进行30分钟的测试,老师批改。学生将错题集中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复习训练。 4、老师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字词总结起来,制成易错字词表。学生早读朗读练习。 二、古诗文默写 2009年省中考题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以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考查题型: 记忆性默写、理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