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管理学试题库整理初稿
1 简答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技术因素、语言因素
2 简答你对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解,如何保持信息生态平衡?
(1)信息生态系统是由人(包括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播者、利用者)、信息、环境、技术等各种要素组成的以达到生态循环目的的系统,是信息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信息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系统。它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其自身不会达到自动的稳定、有序和平衡状态。它与信息技术、信息媒介、信息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复合性的特征。
信息生态系统是一种专门系统,可称之为“第三生态系统”。它由人、信息、信息环境3大要素构成。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中心,是“信息化”与“知识化”了的信息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人还是信息环境的建设者与影响者,人的作用直接导致信息环境的破坏与失衡,也会导致信息环境的稳定与优化。
(2)保持信息生态平衡方法:
从人的因素优化开始,强化社会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素养,调整和优化信息人员结构,重视信息教育,加大力度培养信息人才。
加强信息民主、信息伦理、信息政策与法制建设,营造开放、健康的社会信息环境。
加强信息活动管理,培育和规范信息市场。
通过信息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配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重视网络信息生态。
3 简述几种主要的信息化发展模型。
1、诺兰模型它将信息挂划分为两个时代6个阶段,第一个时代为计算机时代,包括初始、蔓延、控制阶段;第二个时代为信息时代,包括集成、数据管理、信息管理阶段。
2、西诺模型它是参照“诺兰模型”提出的一个新的模型,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用“数据”“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武器”4个阶段的推移来描述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
3、米切模型它是具有4个阶段、5个特征的综合模型,即起步、增长、成熟、更新阶段四个阶段,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融入企业文化;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4 简述信息环境的含义。
信息环境是与信息交流和信息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信息环境有二层含义:一是社会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的认可程度;二是社会相关因素对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对社会发展的条件要求的满足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信息活动的发展条件的保证程度.信息环境按纵向影响范畴可分为社会信息环境,组织信息环境和个人信息环境等.社会信息环境是指与整个社会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是某一时空社会信息交流与社会信息活动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信息环境是某个组织具有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环境以及组织进行信息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网络环境,信息环境,信息人员,信息设施和设备等.个人信息环境是个人所在社会和组织的具体信息条件以及某一时空中个人从事信息活动的特定环境.信息环境按横向影响类型可分为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
5简述波拉特法
他将社会劳动者划分为信息劳动者、非信息劳动者、符合劳动者,并从美国422种职业中归纳出5大类信息劳动者:知识生产与发明者,知识分配者,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信息处理工作者,信息机械操作者。将社会职业分为信息职业和非信息职业。
波拉特将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并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第一次计算了美国经济中信息经济的比重。
第一信息部门指那些向市场提供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和部门,由第一信息部门构成的市场成为第一信息商品市场。该市场包括8大产业:只是生产与发明性产业、信息交流与通信产业、风险经营业,貂蝉与调控性产业、信息处理和传输服务、信息商品也、某些政府活动、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信息不骂你分为两大类: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电子数据处理、广告,书信打字员,复印,印刷,邮递,研究开发,杂志剪贴,经营管理,会计,法律,知识产权,图书检索。
6简述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20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信息化指数,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新的信息化指数,以企业装备率为主,被称为产业信息化指数法。
(1)社会信息化指数法
社会信息化指数法包括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4个一级指标,共11项二级指标,并按相关算法得到每项二级指标的指数,然后再基于一级指标按一定的加权规定得出信息化指数,以此来度量信息化水平。
(2)产业化信息指数法
产业信息化通信能力装备。指数采用了3大指标:硬件装备率、软件装备率、通信能力装备率。
硬件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多少金额的硬件;软件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5年内人均投资金额;通信能力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的路线容量。
7简述中国信息化测度法。
信息产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