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盲区治理-中国法学网.PDF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盲区治理-中国法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盲区治理-中国法学网

第44卷 第 4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44 No.4 2016年7月 JournalofLiaoningUnwe~Sy(Phi~sophyandSocialScwnces) Ju1.2016 编者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城市化进程加快而社会转型缓慢的特 点,使得城市犯罪长期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传统的犯罪学或刑 事政策理论难以发挥功效,需要导入新的城市设计观念和刑事政策理念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期特稿特别刊登在该领域颇有专长的刘仁文和单勇教授合写的一篇文章 《中国城市更新中 的空间盲区治理》,以期对城市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有更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探讨。 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盲区治理 刘仁文 单 勇z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北京 100720;2.同济大学法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更新的深入,在城市空间中滋生了不少犯罪空间盲区。如何科学认识与有效治理空 间盲区成为当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议题 ,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地图能为空间盲区研 究提供适宜的工具。犯罪地图能够精准探测及分析城市空间中的犯罪热点,并把握空间盲区的基本特征 ,从而 使针对热点的空间盲区治理成为可能。具体来说,这种空间盲区治理包括将犯罪预防理念纳入城市规划、改造 热点空间、引导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热点治理、在细节上完善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方案等举措。 关键词:城市更新;犯罪地图;g5罪热点;空间盲区;犯罪治理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6)04—0001-09 一 、 城市更新滋生犯罪空间盲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经历了规模宏大、绝世瞩 目的城市更新进程。随着农村人 口持续涌入 城市,城市经济 日趋繁荣、城市建设 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结构发生深刻改变。城市汇聚了大 量的人口、丰富的经济活动,犯罪也愈来愈多地发生在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犯罪和农村犯罪的比 例大体是6:4,到 1998年就已扩大到8:2。”[1]有学者用 1978~2008年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以最小二乘 法拟合回归直线分析城镇化率与犯罪率的相关系数为0.916333,验证了犯罪率与城镇化率存在正相关的 理论假设(2]。城市吸引犯罪,城市空间构成了诱发犯罪的条件与犯罪发生的载体。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随着外来人 口的持续涌人,城市人 口总数不断攀升,城市规模 日趋扩大,城市生 活方式、居住模式发生嬗变,城市空间结构亦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为治安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商业区、 “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成为容易诱发犯罪多发的热点区域。以城乡接合部为例,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 收稿日期:2016-07—10 作者简介:刘仁文,男,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 方向:刑法学、犯罪学。 单 勇,男,黑龙江黑河人,法学博士,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犯罪学、刑法学。 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盆 人城市,多居住于租金较为低廉的城郊社区,从而使城郊社区的居民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此 类社区,形成了人口流动性强、居住密度大、人员成分复杂、住房多为 “农民房”等特点。相对于城市中心, 此类社区的建设滞后、规划和配套不成熟。在此类社区中,由失业或非正规就业外来人员所实施的人室盗 窃案件多发。以商业区为例,在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商业街、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商业区 吸引了大量的人、财、物汇聚,客观上为 “两抢一盗”(抢夺抢劫和盗窃)犯罪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在商业区 中,街面扒窃、公共场所扒窃、盗窃电瓶车及 自行车案件甚为多见。 在借鉴 日本学者 “治安死角”[3]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将此类易发生犯罪的空间环境界定为犯罪 的空间盲区。所谓犯罪的空间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