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造业绿色成长策略与指标衡量分析-台湾综合研究院
製造業綠色成長策略與指標衡量分析
吳再益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院長
蘇漢邦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研究三所所長
廖蕙琴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 組長
一、前言
全球暖化對環境帶來巨大衝擊,為因應氣候變遷影響 並為產業尋求發展的新
契機,產業朝向綠化與經營轉型已成為全球共同趨勢。聯合國環境發展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於2011 年提出以「節能減碳、綠色能源
科技、創造綠色就業」為主軸的綠色新政 (Green New Deal) ,提倡全球政府應將
GDP的 2%用於綠色投資,帶領全球邁向綠色經濟。為此,世界各國 正積極改變
其產業結構與生產佈局 ,促使產業綠化並轉型為綠色產業, 以追求綠色成長
(Green Growth) ,亦即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能兼顧永續發展。
由於綠色成長已成為全球政府施政的新典範 。何謂綠色成長? 「綠色成長」
可謂在確保兼顧自然資源的質與量之下 ,維持人類生活福祉與環境品質,並促進
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惟此,降低能資源的耗用、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綠色
投資與服務創新,開發新型態的產業經營模式,方能持續提供成長動能 ,為綠色
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因此 ,在追求綠色成長的過程中,務必先瞭解 產業面臨的
經營轉型困難與政策配套措施是否符合各界之 需求,並透過指數量化方式評估目
前產業邁向綠色成長的方向是否正確、速度是否合宜以及與理想目標的距離,觀
察我國綠色成長發展的進程與情形,俾作為我國產業與政府未來改善方向與推動
之參據。
有鑑於製造業為我國能資源使用與污染排放的主要來源,但同時亦扮演奠基
產業發展基礎動脈之關鍵產業。因此,本文將從製造業綠色成長發展著手進行 經
營轉型討論與 綠化策略分析,建立製造業綠色成長衡量指標,藉以評析 製造業綠
色成長發展情 形,俾瞭解 製造業綠色成長變化的原因,提供企業進行綠色轉型時
的衡量標準。
二、產業綠化與經營轉型策略
1. 產業轉型與政策發展進程
自 1980 年起,國內產業意識到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政府設置
「獎勵投資條例」,逐步淘汰高污染製程的產品與行業,協助產業加強污染防治
與管末處理。1990 年至2009 年,配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藉由工業減廢、
清潔生產促成產業綠化,獎勵創新發明並提升競爭力。近年來,產業朝向清潔生
產與綠色生產力發展,由製程面節省能資源並降低污染,政府也頒布「產業創新
1
條例」及相關法規,如產業發展綱領、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
領、資源再生綠色產品發展認定辦法等,以推動既有產業綠化並建立新興綠色產
業。
由於過去資源耗用型之生產模式不利於綠色成長,加上 2008 年金融海嘯所
造成的全球經濟衰退,目前復甦腳步仍見緩慢的影響下,我國產業面臨嚴峻的挑
戰,但同時也帶來產業轉型與重組的機會 。為此,未來製造業及其相關技術服務
業之發展,將以「產業高產值與低碳化」為主軸,朝向高附加價值的新興產業與
結構轉型為策略發展重點。
2. 產業綠化轉型政策工具與策略分析
隨著自然資源逐漸耗竭,在氣候變遷加劇的威脅下, 產業透過生產結構與經
營型態的改變 ,從要素投入、生產製程、創新研發、乃至產生設計與銷售階段,
皆致力於朝向 產業變化與成長轉型。各國在推動產業綠化轉型之主要原因,不僅
考量資源短缺的 危機,同時亦進一步檢視並降低 製造過程對空氣、水及土壤所帶
來不同程度的 污染,尤其以溫室氣體排放及有害廢棄物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影
響。然而自然環境係屬公共財,如何評量管理公共財所 耗用的各項監督與執行成
本 ,在經濟活動過程中著實難以明確的估算,市場失靈問題便油然而生 。
對此,為有效控制污染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壓力,進一步協
助產業轉向低碳創新的綠色經濟,各國政府紛紛運用各項政策工具,藉此達成綠
化轉型的目標。包括 以稅制、價格及限制交易量的 經濟與市場工具,以公共支出
與補貼行為的財政政策與獎勵措施,以及設立相關清潔技術標準的管控機制等 直
接政策工具。除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