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章2鲁迅.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第二讲 鲁 迅 一、生平简介 ◆鲁迅一生经历的七个阶段: ◇少年时期(1881——1898) ◇南京求学时期(1898——1902) ◇日本求学时期(1902——1909) ◇杭州、绍兴任教时期(1909—1912) ◇北京工作时期(1912—1926) ◇厦门、广州任教时期(1926年8月—1927年9月) ◇上海定居时期(1927年9月—1936年10月19日) 鲁迅不同时期照片 (分别于1903、1925、1933年所摄) 二、思想发展 ◆1918年以前称作早期——思想沉淀期。 ◆1918年至1927年称作前期——鲁迅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立人”(培育人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性)和改造国民性。 ◆1927年至1936年称作后期——“鲁迅的最后十年”。 他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是“立人”和“改造国民性”思想。 ◆ 早期 既接受西方启蒙主义、理性主义思想,又受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思想影响。 ◆ 前期 这一时期,鲁迅的思想基础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进化论为基础,但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伴以个体精神体验浓重的“轮回”感。 ◆ 后期 定居上海,展开了最后十年更加光辉的战斗生涯。经过大革命的血与火的考验,鲁迅的思想进入了包含阶级论在内的更丰厚、复杂的状态,这十年间他思想左倾,以杂文创作为主,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狂人日记》   一、《狂人日记》 写于1918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 1918年5月第四卷5号。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收入《呐喊》集。  (一)背景及创作宗旨 (二)结构及内容(13篇不连贯的无年月日记) (三)狂人形象 ◆《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语)。这个主题主要是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的。小说通过十三则日记记录了狂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切,运用第一人称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斗士的“迫害狂”形象。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迫害狂患者,另一方面,狂人的精神品格,又具有时代的先觉者、勇猛的反封建斗士和清醒的启蒙主义者的特征。   ◆狂人是现实性与象征性完美结合的独特艺术形象。 (四)作品的思想意义 (五)艺术特色 ◆“格式的特别” ◆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结合 ◆表现的深切 《阿Q正传》 ◆《阿Q正传》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重要地位 ◆主题、情节、结构及内容 ◆主人公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 是一个极端贫苦、不觉悟的农民   ◆精神胜利法是阿Q 的基本性格特征   阿Q的 精神胜利法经历了六个阶段,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妄自尊大 ◆麻木健忘 ◆自轻自贱 ◆自欺欺人 阿Q 有自发的革命要求,但对革命的向往与追求,包含着复杂的、消极落后的因素 ◆阿Q 形象的意义。 ◆《阿Q 正传》的艺术特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 ◆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成功地运用了讽刺幽默的手法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大词小用、庄词谐用、成语活用、文言巧用、反语妙用等修辞手法。 第三节 《呐喊》、《彷徨》 《呐喊》1923年出版。《彷徨》1926年出版。不论在思想意义的丰厚,还是艺术价值的崇高,它们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鲁迅作品插图《狂人日记》《药》 1 2 鲁迅作品插图(二) ◆《呐喊》中的作品: 《狂人》(日记) 、《孔乙己》在《明天》吃《药》,《阿Q 》(正传)在《故乡》讲《头发的故事》,《兔子和猫》为《一件小事》起了一场《风波》。《端午节》看《社戏》,唰的一道《白光》,原来是《鸭的喜剧》。 ◆《彷徨》中的作品: 《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祝福》,《高老夫子》一手拿着《长明灯》,一手拿着《肥皂》,在街上《示众》。《兄弟》俩在闹《离 婚》,终于成了《孤独者》在《伤逝》。 一、《呐喊》、《彷徨》内容侧重点的不同 ◆《呐喊》写于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除了表现出对封建主义强烈的战斗激情外,侧重描写农村题材,从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出“改造国民性”,即启发人民,首先是启发农民觉悟的主题,大部分作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