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融北接中释放巨大能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西融北接中释放巨大能量  核心提示   尉氏,秦皇封疆之邑,曹魏屯兵之地,自古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尉氏人抓住地处郑汴许“金三角”的有利区位,大力兴办乡镇企业,香精香料、三角带、棉纺等产业蓬勃兴起,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如今,乘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恢弘起航和郑汴一体化深入推进的东风,坐拥黄金区位优势的尉氏迎来了全新发展良机。   尉氏人,该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明媚4月,驱车穿行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你会深刻感受到,在“西融北接、产城互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尉氏正向西融入航空港区,向北连接郑汴新区;以产业集聚区为引擎, 尉氏正在全力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新兴电子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伴随工业图强的方向渐次明朗,尉氏这个传统农业大县正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砥砺前行!   国家战略   提速尉氏发展   4月22日下午,一场淅淅沥沥的喜雨浇灌出无限春意。从薛店出口下高速后一路东行,大约30公里后,记者驱车进入尉氏县城。   尉氏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西部冈峦交错,叠峰起伏,森林葱茏,东部却是一马平川,万顷沃野,粮棉丰茂。蜿蜒流过的贾鲁河川流不息,见证着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的绰约风姿和悄然嬗变。   这里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郑汴新区延伸区,日南高速穿境而过,商登高速、机西高速建成通车后,20分钟可到新郑国际机场,30分钟可达郑州市区和汴西新区。目前,该县西部65平方公里纳入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该县北部50平方公里则与郑汴新区紧密相连,这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仅让尉氏人看到了未来发展之强劲动力,更促使他们清晰确立了“西融北接、产城互动”发展战略。   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2年,该县GDP完成242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增长3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亿余元,增长40.2%,增幅居全省第5位;税收完成4.8亿元,增长51.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让尉氏人骄傲的,并不是这些数字本身,而是它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强大活力。记者在县委宣传部、尉氏县产业集聚区及多家企业采访时发现,大家谈及尉氏未来时,目光中都闪烁着熠熠神采,饱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期盼。“今年一季度,尉氏税收增幅位居开封市第一,我们尉氏已经落户了十几家富士康配套项目,除了传统纺织产业,依托尉氏丰富的农业资源,我们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也发展迅猛。随着国家战略逐步推向纵深,尉氏必将迎来全新的黄金发展期。”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念来谈起尉氏发展充满希冀。   全力打造新型工业高地   区位优势固然重要,但如何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冷静思考后,尉氏县委、县政府围绕区位优势,由单纯抓产业集聚转到抓产业升级,力争让产业转出效益,转出新貌。   “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遵循规律、务实运作,产业由散到聚,链条由短到长,科技含量由低到高,曾经低效益、低产出的小工业变成了效益好、能耗少的大产业。”谈起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该县县委书记范付中思路异常清晰。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电子三大主导产业。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6家,实现利润72.9亿元,增长18.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18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亿元,增长21.5%。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集聚区当仁不让地成为尉氏工业发展新“高地”。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位于该县城区西南部,辖16个行政村,是我省首批确立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被命名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该集聚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5平方公里。围绕“四转一集”总体要求,该县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功能日益完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产城融合良性互动。目前,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5家,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多亿元,实现利税20多亿元。企业厂房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其中多层标准化厂房8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5.6万人。   记者在该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管理管委会一楼看到,一张巨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图被张贴在醒目位置。按照“三带、三区、三组团”规划思路,“三带”分别是西三干渠景观带、刘麦河景观带、康沟河景观带;“三区”分别是东部配套生产生活区、中部配套生产生活区、西部配套生产生活区;“三组团”分别是东部纺织工业组团、中部农副产品工业组团、西部综合工业组团。   这张规划图清晰反映出其主导产业和产城融合思路。该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李大红告诉记者,以福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