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前言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聊城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 内容:本课程讲授1917—1949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特征,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观念、审美情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文学流派的风貌。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历史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的 基本要求 ?1、读作品 泛读——“欣赏性阅读” ; 精读——“分析性阅读” 2、读教材:预习与复习 3、读参考资料 4、把握常识与重点 5、合理利用课件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经典文本讲授教学法。即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并且以解读经典文本为教学切入点。突出经典“三性”特征,即:人文性、 审美性、原创性。 同时穿插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课外指导和辅导的方法、作业激励和考试引导法等。 二、“中国现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一)“现代文学”的系列界定 1、基于意识形态认定(80年代以前): 按传统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 “中国现代文学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1979年)。 (从社会历史、阶级意志出发,使得文学史成为政治史、革命史的附庸,其独立性和内在规律被消。) 2、出于习惯的时间型界定: 淡化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把“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的时间概念或文学发展的阶段概念来处理。 “所谓中国现代文学,是发端于1917年以《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迄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学。” ——凌宇《中国现代文学史》(2006年) 3、从演进的进程上的界定:打破现、当代文学的界限,甚至向前延伸到近代,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考察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的转变、过渡和演进的过程。提出新的“现代文学史”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的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1988年); 谢冕、孟繁华等《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98年); 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整体观 朱栋霖、丁帆《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9)》(1998年) 4、性质意义上的界定 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奠基期,从文学的价值形态到话语形态,完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根本性改变,并决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走向。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问题(现代化问题) 思想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文学的现代化 20世纪中国的一切问题总体上都是围绕“现代化(性)”问题而发生的历史性变动,特别是人的心灵的变动,这些变动自然构成了现代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历史内容。 文学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并在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1、文学总体价值取向的嬗变: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提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到“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盘否定。 ⑴在思想文化层面: 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全面解构;呼唤民族文化品格重构。其表现: 文化上, 西方人本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争夺与交融互渗。 文学上,鲁迅的“立人”思想、胡适的“新人格”、周作人的“人道主义”、徐志摩的“爱、自由、美”、沈从文的“建筑人性的神庙”以及延安文学的“无产阶级新人”等等。 ⑵在创作审美层面:自然和谐——冲突分裂 矛盾冲突、人格分裂、忧郁焦虑、批判启蒙成为文学的基本主题。 中西、古今、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庭)、都市与乡村、灵与肉、个性主义与集体主义、伦理道德与生命欲求等等。 内涵不同的各种文化冲突所构成的叙述张力,由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体现出来的文化焦虑及潜隐的作家的心路历程,共同铸就了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 ①对普通人的平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