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概论03:移动通信系统
一、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二、移动通信发展简史
三、蜂窝移动通信思想
四、多址复用技术简介
五、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六、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七、3 G 移动通信系统
八、WAP 和 GPRS简介
;一、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什么是移动通信;2、移动无线通信的主要特点;2、移动无线通信的主要特点;3、电磁波的传播方式;4、电磁波的传输损耗;5、无线传输的三种效应;;6、多址干扰和其他干扰;二、移动通信发展简史;2、赫兹(1857-1894)
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成
功的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
通信成为现实奠定了基础。物理学中
频率的单位 Hz 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
; 3、无线电通信的问世
马可尼(1874-1937)
1895年实现了2英里的无线电收发
1897年5月跨越海峡通信获得成功
1901年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通信
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波波夫(1859-1906)
1894年实验中发现了天线的作用
1895年制作了完整的无线电收报机
1896年传送了第一份无线电报
5月7日被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4、最初的应用(20世纪20年代)
★ 船舶上用于海上救援、天气预报
★ 完成飞机之间、飞机与地面联系
★ 警方车载无线电保持与总部联系
★ 消防车替代火灾损坏的通信设备
;
★ 频 段:
采用短波频段,话音
质量差
★ 元 件:
采用电子管,体积大、
设备笨
★ 接续方式:
人工交换,人工切换
频率
★ 消耗功率:
耗电量大
;5、发展时期(20世纪40-60年代)
★ 频段:
采用150-400MHz,
话音质量较好
★ 元 件:
采用晶体管,体积
减小
★ 接续方式:
自动交换,自动切换
频率
★ 消耗功率:
消耗功率成倍减小
; 发展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 个人无线寻呼系统问世
基于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
★ 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问世
贝尔实验室推出蜂窝系统
概念之后;
6、现在与未来
★ 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已推广普及成为公众必备通信工具
★ 第三代数字移动电话(3G)
相应的方案、标准已公布,通信系
统已在运营中
★ 第四代移动电话
标准制定、方案论证的试验阶段
; 三、蜂窝移动通信思想
★ 什么是蜂窝系统
★ 蜂窝系统的意义
★ 蜂窝系统带来的技术难点
;1、蜂窝移动通信思想; 蜂窝移动通信思想; 2、蜂窝思想的重大意义; 3、蜂窝系统—技术难点;*;四、多址复用技术;频分多址技术定义;*;老式收音机电视机;时分多址技术定义;*;码分多址技术定义;*;三种多址技术的比较;五、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产生历史;2、三种通信体制;3、发展时期;手机照片;4、主 要 缺 点;六、GSM移动通信系统;1、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2、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续) ;
;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3、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3、关键技术-时分多址;*;*;3、关键技术-必威体育官网网址技术;4、GSM系统主要的电信业务 ;4、电信业务-电话通信;4、电信业务-紧急呼叫;4、电信业务-短消息;4、电信业务-彩信MMS;4、电信业务-电邮业务;5、GSM工作过程 ; 1)GSM工作过程-客户状态;客户状态-MS开机;客户状态-MS开机;客户状态-MS关机;客户状态-MS关机;客户状态—“忙”状态;2)工作过程-周期性登记;3)工作过程-位置更新;4)工作过程-越区切换;4)工作过程-越区切换;4)工作过程-越区切换;5)工作过程-寻呼;6)工作过程-手机漫游;6)工作过程-手机漫游;*;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1、采用码分多址技术
相同频率可在同一小区重复使用,系统
容量和通信质量可权衡取舍。
2、采用扩频通信技术
提高了抗干扰性,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安全性高。
3、采用软切换技术
克服了模拟移动电话和GSM移动电话在硬
切换过程中容易掉线的缺点。
;七、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2、第三代关键技术;3、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