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魏正果教授的启发式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魏正果教授的启发式教学 王征兵 魏正果教授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在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8年在该校病逝,享年78岁。魏正果教授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是启发式教学,在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启发式教学的案例和“传说”,作者作为魏正果教授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记录亲历的一些案例,希望对当今的研究生教学和创新性研究有所启示。 一、兴趣式启发 1984年,我考入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及管理专业,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但是我没有任何喜悦,反而心中充满了懊悔和不满,因为高考之前我曾被推荐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还算比较理想的大学,但我却想上清华大学,全县高考理科预选第一名的成绩也增加了我的信心,然而由于高考失误,我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无奈地来到了西北农业大学。在心情极为低沉,甚至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时候,我认识了魏正果教授。魏老师使我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起航扬帆,奔向新的彼岸。 我第一次认识魏老师,是在班集体举办的一次报告会上。魏老师被请来为我们学生作报告。先生富有哲理的演讲彻底震撼了我们,其中:“一个人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干得怎么样”这句话让我回味良久,也正是这句话,慢慢改变了我。自上大学以来,我一直沉迷于我挚爱的数学,而不愿学习我的专业农业经济及管理。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开始尝试去学习和钻研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并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在我最迷茫和最痛苦的时候,魏老师为我拨云见日,给我指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到了大二,魏老师教我们“农业经济学”这门课。这门课要讲一个学期,从而使我有机会聆听先生更多的教诲,并细细感悟先生的智慧。先生讲课与众不同,因为他不像一般教授那样照本宣科,而是讲自己对经济现象的思考以及所得出的独特观点,并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表象探究和思考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他在课堂上问我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说明农业很重要,一个人可以不看电视,不坐汽车,但不能不吃饭,不穿衣服,可是为什么农业那么重要、农民那么勤奋,而农民却很穷呢?正当我们苦思冥想,但又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时,他开始慢慢引导和启发我们:一千年前,一只鸡一天能下几个蛋?答:一个。现在一只鸡一天能下几个蛋?答:还是一个。那么一千年前,一个人做一双鞋需要多长时间?答:七、八天时间。那么现在一个人用机器做一双鞋需要多长时间?答:大概几分钟。我突然顿悟:工业之所以能迅速致富是因为它的效率提高很快,它可以薄利多销,多中取利,而农业之所以很难致富是因为效率提高太慢。后来我又思考出其他一些导致农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2004年,我把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写成一篇论文《农民贫困的根源》,并发表在供高层领导参阅的期刊《经济要参》2004年第26期上[1]。 通过一个学期“农业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我渐渐喜欢上了魏老师。我被他的智慧吸引,被他善于思考的个性感染。在上大三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篇论文《爱情经济学》,试图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大学生中的恋爱问题,这篇论文后来刊登在我们大学生自己主办的刊物《经济学耕耘》上。每当看见或者想起魏老师,就觉得他是深不可测的智慧的源泉,他是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而他的兴趣教学法也勾起了我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于是,我下决心要考硕士研究生,而且要考魏老师的研究生,希望能从先生那里汲取更多的智慧,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启迪,当然,也坚定了终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的决心。 二、逻辑式启发 1988年7月,我大学本科毕业,也如愿以偿地考到了魏老师门下,成为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当年他也只招了我一个硕士研究生。在当时,基本上每个导师每年只招一个研究生。自从我成了魏老师的研究生,就与魏老师接触很多了。那时,我们农业经济系(今天的经济管理学院)在1988年只招了11名硕士研究生,而魏老师给我上了两门课:“农业经济专题研究”和“资本论选读”。因为学生比较少,感觉和老师的距离很近,彼此也很熟悉。我不仅从课堂上领略了先生更多的智慧,而且经常到他家里去,聆听他谈天说地。他在家里的谈话是漫无边际的,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流行小说、时髦衣着到历史、时事政治、生活琐事,无事不谈。但他常常能从事物的表象中发现深刻的哲理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这正是让我叹为观止的地方,也常常令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在看似漫无边际的闲谈中,往往给我很多启迪。 有一次,他在家谈《三字经》,在谈到“人之初,性本善”时,他问我:“人的本性真是善的吗?”。那时,我只有二十几岁,哪敢怀疑名家之言?接着他又问:“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同一人性判定的善恶结论是相同的吗?”但他没有给我答案,只是让我思考。为了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暑假我都没有回家,在学校图书馆翻阅各种有关人性的书籍和杂志。通过翻阅资料得知: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已经争论了

文档评论(0)

3va3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