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死观.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电影《入殓师》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摘要]电影《入殓师》通过唯美的画面、充满温情的配乐以及影片蕴含的浓浓人情味,让观众在直面各种死亡的同时,领略日本人对生死的崇高敬意。本文以电影内容为依托,从电影场景设计和人物情感变迁两个视角诠释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进一步发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光芒。在中日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入,中国文化在滋养日本的同时,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在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入殓师》;日本人;生死观 日本电影《入殓师》以“死亡”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入殓师新手由艰难到从容的成长历程。该片自2008年上映伊始,就引发了日本国外观众的强烈反响,同年便荣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9年,该片与德国的《巴德尔和迈因霍夫》、法国的《墙壁之间》、奥地利的《复仇》及以色列的《与巴什共舞》一起荣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并最终荣膺当年的最佳外语片奖。除此以外,影片还荣获了日本国内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各类电影奖项,如第32届日本学院奖、第30届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及导演奖等。由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入殓师》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源于其抓住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的主题――死亡。正如中国学者何显明总结的那样:死亡是人最本己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逃避死亡。[1]电影《入殓师》通过唯美的画面、充满温情的配乐以及影片蕴含的浓浓人情味,让人们在直面各种死亡的同时,领略到日本人对生死的崇高敬意。本文以电影内容为依托,从电影场景设计和人物情感变迁两个视角诠释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以求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 一、日本人生死观的发展历程 生死观包括生命观和死亡观,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待生死的根本看法。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民族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人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生死观。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日本人的生死观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作为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古事记》最先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描述。该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两位天神从天国来到了一座名叫“?驭卢岛”的岛。在岛上,他们成了亲,生下了天照大御神、月读命、须佐之男命及迦具土神。在生下迦具土神后不久,伊邪那美因身患重病,离世去了“黄泉国”。根据《古事记》的记载,“黄泉国”代表着死亡,而与之相对立的“高天原”则代表了生命。在这部书中,“黄泉国”和“高天原”是彼此对立的两个世界,象征着生与死亦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古事记》第一次通过神话故事向我们诠释了古代日本人最为朴实的生死观,学者们把这一时期的生死观称为“他界观”。国内学者尤海燕从日本最早的和歌诗集《万叶集》和《古今集》出发,发现古代日本人通过对吟诵和歌歌风、修辞手法及文学理念的变化,他们的生死观也由逃避死亡、恐惧死亡转为赞美死亡、亲近死亡,进而接受死亡。[2] 随着中国佛教传入日本,日本人的生死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开始接受“生死如一”的佛学思想,即生与死是统一的有机体。这一思想打破了古代日本人生死对立的观点,为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奠定了基础。当江户时代武士道精神崛起,“献身取义”“舍己成仁”的生死观开始在日本盛行,尤其在男人们的脑海中,其主张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到了近代,日本文学中开始倡导“物哀”思想,强调对他人悲哀的共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表现为更爱残月、更爱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儿。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他们这种“至纯至美”的生死态度依然根植于日本人的脑海中,从而形成了日本人别具特色的生死观 二、场景与情感的完美演绎 关于“死亡”,日本学者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日本著名宗教史专家山折哲雄在《死の民俗学》一书中从宗教民俗的角度对死亡与葬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殡葬礼仪包含两层含义,即处理生理学意义上的死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死。[3]日本民俗学的创立者柳田国男也曾对死亡与祭祀等问题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与其他民族恐惧死亡不同,日本人追求“至纯至美”的生死观。日本英知大学校长岸英司教授从宗教意识的角度对日本人这种“至纯至美”的生死观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日本人不愿死,但一旦死期来临时,又能从容地接受命运安排……日本人相信科学,有病就去医院。但当死避免不了时,就打消生的念头,坦然地接受死亡”[4]。影片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至纯至美”这样的字眼,但是电影中事务所老板佐佐木、小林大悟对逝者感人至深的入殓场景以及死者家属入殓前后的情感变化让我们体悟到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泷田洋二郎运用了大量镜头对入殓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影片一开始,首先映入观众视野的就是入殓场景的特写。入殓场景中的遗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