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与调整前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矫枉过正与调整前进 —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反思 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6年,我受命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参与数学教育研究,至今恰20年。想当初,国门开放,西方教育理念大举进入。诸如,计算器的使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学数学建模,非形式化等口号和意向,都觉得新鲜。正如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所说,“我们总是到西方的‘教育超市’里去选择教育观念,借此改善自己的数学教育”,我的心情也大抵如此。 进入90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针,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是积极倡导数学教育改革的。“高考数学试卷没有应用题”,要改;“计算器不能进考场”,要改;课堂教学的“五环节”模式,要改。于是,跑国家考试中心,配合“上海一期课程改革”,支持戴再平教授的“数学开放题”教学,组织“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出版《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中学数学问题集》、《素质教育教案精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数学方法论稿》等,呼吁和实行改革。但是,最核心的“数学课程改革”,只有国家行政部门才能实行,学者不能擅动。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有意推动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和历史上的每次教育改革一样,又是从数学教育开始。在新课程里,我们看到曾经呼吁多年的期望即将实现,的确兴奋莫名。其中包括: (1)概率统计以单独的学习领域大步进入课程; (2)计算器终于进入课堂; (3)研究性学习(数学课题学习、项目学习)列入课程; (4)数学建模逐步取代老式应用题; (5)数学文化提上议事日程; (6)整数格点坐标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列入小学课程; (7)3乘5写成5乘3要算错,终于取消。 粗粗列出的这几条,如果能够做到,就是一个里程碑,完全可以载人史册。就内容而言,除了初中几何的处理之外,总体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这一步,迈得大,迈得好。 不过,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推行。在“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大政方针指引下,新教育理念的大旗上写着“自主、探究、合作”,这一努力方向无疑也是对的。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通过教材出版的审查制度,高速度、大规模地推进实验,借助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威,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了急风暴雨式的改革。 政府推动的改革必然要有所作为,任何改革没有声势是不成的。但是,我国的教育,真的要像“计划经济体制”那样加以抛弃吗?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吗?外国的教育理论,真的如同“服从市场规律”的世界经济一样,要与之接轨吗?在这一基本点上,这次教育改革没有明确加以论证和区分。于是在实践中难免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我曾经热烈地支持这次数学教育改革,一开始也是非常盲目的,矫枉过正中,我同样有一份责任。然而,也许是对国际数学教育动态有所了解、比较敏感的缘故,常常觉得我们在否定的东西,国外却十分珍惜,加以认真研究。主要有: (1)1992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第一次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上,刘远图先生告诉我,中国在1989年举行的IAEP国际数学测试中,13岁孩子的成绩在21个国家中名列第一。加拿大专家亲自抽样,水分不多。这一成绩使我永远难忘。中国有一项好的成果,为什么自己不珍惜呢?此后,我每次谈到小学数学教育,就要对小学老师脱帽鞠躬。 (2)1998年,美国出现“数学战争”,论战的中心是“基础”扎实问题,一句讽刺性的名言是,美国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几英里宽,几英寸厚”。 (3)1999年,旅美中国学者马立平博土的调查报告在美国引起轰动。她的调查表明,中国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远比美国的好。美国的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不会用颠倒相乘的方法做分数的除法。 (4)姜伯驹院士在一次演讲中,以亲身的经历说:“美国的大学生认为加等于。他们的老师说,‘因为他们喜欢,就只能这样做了’。” (5)1998年,在香港买到一本书《中国学习者(Chinese Learner)》,里面提到“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学生在许多国际测试中成绩优良,为什么他们的教学方法看起来是落后的? 这些信息,使我保持着一点清醒,不要把中国的传统数学教学说得一钱不值。许多海外工作的华人学者(范良火、蔡金法等),与我看法类似,于是在2000年的东京数学教育大会上有“华人论坛”的出现,2004年终于出版《华人怎样学习数学》(英文版)。与此同时,2002年和2004年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都以“双基数学教学”为主题进行研讨。集全国之力,《中国数学双基教学》正式出版。这样,耳熟能详的“双基”教学,初步有了一种理论形态。 中国教育走人了一个怪圈:总是用外国的理论批判中国的教育现实,而且只破不立,把中国作为外国教育理论的试验场。至于中国自己的教育理论,对不起,没有。实际上并非缺乏实践,而是缺乏研究。每次改革都是把以前的做法批评一通,推倒重来。学者彼此看不起,

文档评论(0)

dsdmlwz1v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