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媒体时代科普杂志转型及创新模式探微
全媒体时代科普杂志转型及创新模式探微 摘 要 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桥和船,科普是一个有着实际意义的话题。科普杂志作为有效的传播载体之一,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和多元化新媒体技术的公开挑战,其市场占有份额大幅减少,发行量严重缩水,发展一路受阻,一度陷入了新的瓶颈期。而媒体新格局渐成,传统纸媒的垄断地位不再,科普杂志既有的传播能力和市场地位也在逐渐被削弱。若想在全媒体时代坚守本位,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借助新媒体工具来发现新的发展契机,转型与创新是必选之路,通过媒介融合为科普期刊发力,巧用创新理念让科普杂志重获新生,不拒绝、不排斥,与数字媒介和谐共处才是拯救颓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媒体;科普杂志;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34-03
如果说20世纪还是传统纸媒独占鳌头的时代,那么,在21世纪的传媒领域,由第四媒体(互联?W)和第五媒体(移动手机客户端)主宰的多元化新媒体元素已渐出水面,并陆续取代传统纸媒的核心地位,成为不同受众群体共同的精神依托,如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对于新媒体的论断最早开始于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卢汉,他认为世界终将变成地球村,“电子媒介实施者反都市化,即重新村落花”,“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环球村即将产生”。这个关于地球村的语言在21世纪成为了现实。2001年左右有学者开始关注网络科普,如王宇光撰写的论文《整合科普妄论资源,建设优秀网络文化》等,2011年由中国科协组织编写的《互联网科普理论研究》最为系统、全面地树立了我国科普网络资源的发展。而科普杂志作为科普产业之一隅以及整个纸媒行业的微小分支,并没能在新旧媒体狭路相逢、两兵交接时,力排众“异”、独秀一枝,而是同整个纸媒业一起遭遇了“行业霜冻”
1 困境审视
无论内部环境建构与队伍建设还是外界新近事物的侵扰与挑战,对于发展相对迟缓甚至进入停滞期的科普杂志而言,由传统运作模式、运行渠道操控的滞后状态正面临着外部冲击、内里隐患以及整个纸媒行业低迷势态的大环境影响,陷入了新的发展瓶颈
1.1 外界冲击明显 应对难度升级
相对于单一原始的书本阅读,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人们的阅读载体逐渐从纸质出版物转向网络媒介或是手机屏媒,随时随地,一触一点即可轻松知晓天下事。便捷性使然,人们阅读习惯和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步向方便舒适的线上、掌上阅读倾斜,科普杂志固有的读者群自然也在这一新技术的消解下渐趋分散,原本稳定的受众群体失去了固有的向心力。想要了解的科学要理、科普知识,无需翻阅杂志,百度热搜、移动网络查询都可以轻松搞定,所获内容涉猎面广,甚至更有针对性。对于读者而言,从“读纸”到“读屏”的阅读习惯的转变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读者分流,对于科普杂志而言,读者作为主要的受众群体,读者群的分散与瓦解,便等于直接向杂志作量刑宣判,整个发行量与出版市场都会受到严重挫伤
阅读模式单一之外,传统科普杂志不具优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陈旧单一的篇目内容、刻板传统的版式设计以及缺乏创新的结构层次。相比之下,互联网超越时空和地域限制的无限量信息,将视频、动图、声音等介质有效结合,单在视觉效果上便已经完胜仅靠文字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杂志。打个比方,将过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与如今重实践参与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作一比较,后者自然会“以质取胜”。科普杂志习惯了用文字向读者灌输科学道理,而科普屏媒却选用动态图片或是视频向观众呈现科学的使用方法。任何时候,形象的输出都要好过呆板的呈现。新媒介的冲击下,科普杂志逐渐从过去热销出版市场到如今淡出“阅读天地”,如果没有恰当的应对方式和独家的抗衡策略,很难在纸媒市场站稳脚跟
再一方面,微博、微信等大小新媒体的涌现愈发加重了科普杂志转型的难度,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轻而易举便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异质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相比之下,科普杂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偏向的读者众口难调的软肋也随之表现得很突出,如果选择尽可能去“包罗万象”,在涉猎面上始终还是敌不过互联网和持续走热的“微媒体”;如果转而就某一个或几个科普热点展开,进行深入挖掘,在剖析深度上也永远不及科普图书。从这点来看,“一刊多面”和“千刊一面”的科普杂志运作模式,很难提高与读者阅读倾向之间的契合度
1.2 内部缺欠重重 整体竞争力弱
不少老牌科普杂志过去都是事业单位性质,每年都有国家或是地方政府定额拨款,杂志通常都是定向发行,并未与员工工资和待遇水平直接挂钩,这样一来便逐渐形成了一种“完成即可,多干一分多余”的消极工作态度,而在出版单位转企改革的市场化浪潮中,这样的行业风气依然有所残留。科普杂志在办刊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智囊团”,编辑队伍自身科普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