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学对中华性接受及颉颃.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语文学对中华性接受及颉颃

华语文学对中华性接受及颉颃   摘要:在华语语系文学中,马华文学与中华性(广义的,包括政治、文化、美学、习俗等)的纠葛相信是历史最悠久而又极端的个案。马华文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中国性经营,大致上可分成政治中华、文化中华与美学中华这三个重要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与变化过程。主观与客观因素经常制约着马华族裔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观念,主观上要建构文学的自主性/独特性,以及客观上又面对来自官方的文化霸权与同质化压抑,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的心态与认同总是欲理还乱、若即若离,不时在依附/拥抱与稀释/离弃中摆荡。本文尝试从历史的宏观视角,运用具体的文学文本与论述作为例证,探讨马华族裔在文学的建构上与中华性的微妙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中所孕育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马华文学;文学史;政治中华;文化中华;美学中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7)1-0012-09 一、前言 马华文学作为华语语系文学的重要一支,是讨论华语语系文学不能跳过去的文学系统(Shu-mei Shih, 2014: 9-10;Kim Tong Tee, 2013: 304-314;王德威,2015)。华语语系研究仍然是在发展中的研究视野与方法,当中还有许多可争议之处,但作为考察各地华文文学、文化、历史建构与中国的微妙关系,它会是一个更恰当与精准的视角:一方面可探究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的华语文学与在地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可思考这些文学机制与中国/中华的微妙牵连。个人认为,华语语系的视角/方法并非脱离中国机制或范畴,而是从更多维的视野对这种机制进行整全的分析。与此同时,在与中国文学进行分界之后,能开展更具体与多元的对话与互动。本文把马华文学与中华性的关系置于华语语系的视角,就是要更精确地探勘华语文学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杂混化(hybridization)与涵融化(creolization)如何对中华元素进行改造、重置、挪用与重塑(Shih, 2013: 9-10)。若要进行更整体的勘察,就得从纵的文学史轨迹与横的文本分析双管齐下着手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前殖民地国家,不管是在西马或东马,都有着悠久的殖民影响。早在16世纪初期,马六甲便成为葡萄牙的远东属邦。17世纪中期,她又被转到荷兰的殖民地版图。到1824年,在两个殖民霸主的领地交换下,马六甲又被归属到大不列颠的海峡殖民地。从此,英国实力逐渐渗入马来亚的其他州属。婆罗洲在占姆斯James Brooke, 1803-1868)家族的基础上,也渐渐的成为大英帝国的管辖区域。相对于葡萄牙和荷兰只留下一些人种遗孤和建筑遗迹,大英帝国对于东、西马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与文化构成有着全面且深远的影响,小至饮食习惯与生活情调,大至国家政治结构与金融制度,都无法摆脱大英帝国的五指掌。与此同时,更令人关注的是移民文化的注入所给予土著文化的冲击。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鼓吹之下,大批量的中华儿女与印度子民飘洋南来,成为大英帝国殖民掠夺的下层劳动者。或许冥冥中已有安排,这些心系中华的华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却戏剧化的转变了他们的政治认同,成为马来亚三大建国族群之一,选择成为马来亚人。婆罗洲的沙巴与砂拉越在1963年加入,成为马来西亚大家庭的成员 这样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似乎无法避免在文化上的混杂交汇、激荡融合。土著文化、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在不断的撞击与交感中形成特殊的文化形态。以华裔为例,在学习马来语及马来婆罗史地知识的过程中,在与异族交往与乡村文化的熏陶下,在蕉风椰雨与热带山林的浸育下,老祖宗的中华遗传不可能维系纯正的血统,而必然接受南洋海水与季候风的滋润与化育,同时又把中华文化的种子深埋在马来亚与婆罗洲的土地里。大英帝国殖民遗风又似乎无所不在,中华移民及其后裔也无法不受英国文化的冲击,学习英语英文,熟悉英国标签的政治与法律制度,摸清英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甚至在早咖啡与下午茶的香气中,不知不觉的沾染了西方的生活情调与知识结构,在向往西方、崇洋心态下憧憬着蓝色的未来 此外,马来西亚官方并没有实行同化(assimilation)政策,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一些个别的土著政治精英有过这样的构想,但是,像印尼那样作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的同化政策却从未实行。文化人类学学者陈志明把马来西亚的文化模式归纳为“文化涵融”(acculturation,史书美等译为creolization),即多种文化之间在互相撞击中彼此互涉对方的文化,使本身的文化涵融部份对方的文化,对方的文化也涵涉部份本身的文化(1988: 298-314)。?@样的文化模式恰恰是形塑文学混杂化的佳美土壤,因为如果是在同化制度下,主导文化横行霸道打倒一切,其他文化无立足之地,根本无从产生多元文化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