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探究及文学经典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叙事探究及文学经典探究

叙事探究及文学经典探究   文学经典问题或显或隐地和诸多文学理论问题有关,处于文艺学领域重要位置。由于学科划分的壁垒,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存在方式、性质以及研究等问题,历来在文学理论视野中理解和展开。笔者以为,可将问题返回最原始朴素的状态,即把文学经典诸般问题和人们的吃喝穿住等一样的事情看待和理解,不是哪部分人,而是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人,普遍性的人,这恰与人类学视野相符。正逢做这样思考之际,笔者接触到与人类学视野相关的叙事探究理论。叙事探究理论从人类学尤其阐释人类学得到理论滋养,在其它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应用。那么,以叙事探究思想思考文学经典研究问题,可能会有怎样的新见解? 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是质性研究之一种。质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也被译为“质的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在我国人类学界通常被称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社会学界通常被称为“定性研究”。质性研究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和本土化运动而发展起来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叙事探究译介进入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叙事探究在西方目前主要被运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叙事探究与我们思考文学经典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思想方法如下:第一,世界始终处在变化中,因此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手段、所属学科环境等都在变。由此研究结果具有暂时性和等待刷新性。第二,人类具有叙述本能,每一次研究都意味着研究者叙述自己的经验,经验只能在叙事中得到表述,因此以叙事探究方式表述经验是人本性的实现。第三,叙事探究强调研究须从经验出发,反对形式主义和化约主义。这里的“形式主义”,不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叙事探究所谓“形式主义”是指从理论出发来研究对象,“叙事探究者倾向于从作为经历和讲述故事表达的经验开始”。叙事探究反对化约主义,其含义是指反对采用大一统研究方法简单地面对对象,提倡方法的针对性。这些思想引入文学经典研究会产生哪些新的眼界和理解? 第一,人类的叙事本能是文学经典存在的根本理由 叙事是人类的本能。以叙事性文学经典为例,这类文学经典本来就凭借艺术想象,虚构一个世界,传达某种人生经验,其形式依托于语言编制一套符号体系。读者解码后转换生成自己心里的影像世界,文学经典的意义才得到实现。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读者给自己讲故事。因此,整个中西方叙事文学史可看作是人类叙事本能不断臻于实现的过程。西方从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开始到中世纪传奇再到近代的小说,中国从先秦寓言到魏晋南北朝小说,再到唐宋传奇和话本拟话本,以及明清蔚为大观的小说,散落在各个时段的文人们何以乐此不疲地书写?皆源于他们要叙事,读者们要给自己叙事。现在,叙事探究思想又一次启示我们,人们的经验只能在叙事中得到表达和记录,人们的经验始终处于更新之中,叙事的需求就持续地存在。文学理论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罗兰结构分析导论》结尾处说:“总之,关于叙事作品的发生史,我们无意超出假设的范围,但,认为儿童在同一时刻(三岁)左右创造句子、叙事和俄狄浦斯,可能是意味深长的”。(《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561页)除了叙事学家从人类学角度表述过叙述之外,神学理论家也表达过相似思想。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说:“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伤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确实,彼此倾诉了,叙说了,感到愉快和安慰,这就是叙事的人类学意义。叙事者彼此确认共同的感情和见解,修补有些缝隙的感情裂痕……叙事类文学经典作品,其独创性总是大于继承性,记录了人类以往的叙事,由于文学经典的独创性总是大于继承性,因此,文学经典所叙述的内容含有较多新鲜的人生经验,客观上起到了避开权力形成和压制,并通过叙述新经验,反思和抵抗现有的知识 那么,如何解释当前人们冷落纸媒的文学经典,热衷于阅读图像的趋势呢?这就需要从人类学大视野来理解了。所谓人类学大视野是指超出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限定,在人类发展长河中看待文学经典。不妨作如下理解:第一,人们始终都需要文学性,无论哪种文体,哪种媒体,只要其中叙述出了别致独到的人生经验,语言优美,言外有意,话里有话,能够引发读者或观者激动和想象,即其中含有较高程度的文学性,人们就需要,这个规律是作为纸媒文学经典的人性基础的一个旁证。第二,人们阅读文学经典与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余暇时间等因素成正比,随着社会进步这诸般因素将不断提高,因此,从时间的大视野看,文学经典必然越来越引起人们重新阅读的兴致。人类的叙事本能是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