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爱及扶持下茁壮成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关爱及扶持下茁壮成长

在关爱及扶持下茁壮成长   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新闻记者》(月刊),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了。编辑部特邀我写一篇回忆文章。的确,我作为参加创刊者之一,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刊物创办伊始,就受到全国新闻界和其他各界、社会名流,尤其还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爱和扶持,许多记忆至今难忘! 万事开头未必难 1983年,是在党的十二大的精神指引下,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除妨碍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钻研新情况,传播新经验,反映新气象,以促进改革。《新闻记者》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了 也正因为面对的是如此美好的全新形势,所以,我们在《新闻记者》创刊号《告读者》中,有一段是这样表述的: 在全国新闻界同行面前,我们是知之不多的小学生。但是,我们愿意向各兄弟省市新闻工作者学习,荟精集萃,博采众长,使刊物成为反映新时期新闻工作的一面镜子,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挚友,成为交流新闻工作经验的阵地。我们期待着上海和全国新闻界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 人们说,万事开头难。而初创《新闻记者》时我们却不觉难,而是感到信心十足,因为,全国各地的名流大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的手。纷纷给我们赐稿,而且质量高,文字好,都够我们用好几期呢!比如《天津日报》总编辑石坚的《老传统与新局面》、音乐家贺绿汀的《对音乐宣传报道的几点建议》、教育家段力佩的《为开创教育新局面鸣锣开道》、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的《向新闻记者们致敬》、作家秦牧的《敏感如新华通讯社周立方的《采访胡耀邦会见法国记者的经过》、文汇报驻外记者练性乾的《赛场外的“赛场”――亚运会采访杂记》以及《新民晚报》社长赵超构的《新闻写作中的“情”“理”“事”“态”》等等,写得都有深度、有情趣。还有好几位著名漫画家的漫画,如张乐平的《捞到篮里就是“菜”――某些采访者》、乐小英的《喜见新芽壮》、汪鹏飞的《回锅肉》、周月泉的《五缕长髯――长“八股”》、法乃光的《摆大报架子》、王复羊的《退稿信》等等,幽默风趣,思想深邃;还有一些视角独特的获奖新闻图片…… 1983年3月《新闻记者》第1期面世,立即受到各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青睐,他们有的来电有的来函、也有的亲自登门求订求购;还有一些我驻外使馆的文化部门寄信给编辑部,希望买到《新闻记者》。面对如此热情的读者,我们只好将纸型再送印刷厂加印 社会名流的支持 在当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80多岁的老新闻工作者顾执中先生,专程来到《文汇报》社,向马达同志祝贺 马达同志时任上海新闻学会会长,《文汇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新闻记者》由上海新闻学会主管、《文汇报》社承办。顾老先生热情洋溢地对老马说:喜闻《新闻记者》出版,非常高兴。历史上曾有过同名的《新闻记者》,因生不逢时,没多久就停办了。今天《文汇报》又办起了《新闻记者》,很值得庆贺……第二天,我与陆炳元遵照老马的嘱托,去顾老暂住的女儿家,回访了顾老先生。他给我们谈了很多很多。从中国的新闻记者反专制皇朝,反军阀割据,反外国侵略,反独裁统治,一直谈到解放后中国记者肩负的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谈到我们的新闻记者,特别是担负领导工作的新闻记者,必须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最后这样说:不论过去或现在,中国的新闻记者,都是战斗得十分光荣的。不久,他应约给我们寄来了《光荣的中国记者》。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他还特别写了这样一句:“祝《新闻记者》在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 像顾老先生如此关爱《新闻记者》的首都新闻界同志,是非常多的。如时任广电部部长的吴冷西同志,我们拟在《新闻记者》第2期发表他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一文,由于这篇文章是根据他的一篇讲话整理的,为慎重起见,发排前,我去北京请他阅正。文汇报驻京办事处的记者告诉我“吴部长生病住院,恐怕审不了了。”我心想,不审稿,也得去医院探望。在医院里,当他的秘书无意中向他透露了我的另一心意时,他坚持审阅了稿件! 费孝通教授是个大忙人,报社领导曾让另一位记者去约请费老撰稿,据说去了十几次,总未成功,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到了北京,我和那位记者一道去拜访。那天,我们是下午去的。他上午刚刚从国外访问回来,下午正在主持民盟中央的一个会议。电话进去之后,他要我们在接待室稍等片刻。约莫十分钟,他出来了,老人非常和蔼地说:“我们就在这里聊一会吧。”因为他正在开会,我想重新约个时间。他没有同意,就与我聊起来。他说:“我离八十岁,只有七年了,时间不多了。如果一年算一块钱,也只剩七块钱了。若是两毛钱两毛钱地花,不行了,什么事也办不成。因此,七块钱,我得一起花,比如,我要如何改社会学系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四有”新人;又比如社会学研究所应该研究什么样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