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摘 要:把智能手机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养成良好物理学习习惯、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巧妙利用学困生的错误、关心爱护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物理;注意力;兴趣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也有教育的问题。就像我们吃东西,食之无味。为此,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把智能手机运用到物理教学中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形、动画、视频和音响效果等进行不断的调节和变换使得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原则,这时如果我们请一位学困生用智能手机把全过程拍下,用计算机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既生动又直观,不仅起到好的课堂效果,甚至还会调动学困生的积
极性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摩擦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把一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小车静止,当用手轻轻推动一下它时,它开始运动起来,但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有直观感受,比较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大多数学生也是人云亦云罢了。如果这时我们能用智能手机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激发学生学习摩擦力
二、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时不肯动脑筋思考,就知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难关。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三、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了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点成绩,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使他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巧妙利用学困生的错误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面对学困生错误的回答,有的老师不禁大发雷霆,一顿训斥之后,再遇到类似题目时,学生可能还会“旧病重犯”;有的老师则会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教师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要刻意回避,同时也不要完全否定,而是把这个疑难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相互去纠正补充,这样既能让那位回答错误的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同时也让全班学生一起经历了结论得出的探究过程,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
五、关心爱护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比较喜欢哪个老师,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心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不能靠一时的“作秀”来打动学生,要真正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一个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同时,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真正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学习
提高学困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时你付出了心血,却一无收获。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学困生脱离“学困生”这一行列。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