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几点认识
对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几点认识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继承 弘扬 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本人就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难以更好地推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对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3、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二、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宝贵营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宝贵营养,使人类这一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1、胸怀天下、团结统一的爱国之情。中华民族历史尽管长达数千年,但注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奉献精神始终是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和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族儿女为团结统一而不断奋斗的爱国史。班固投笔从戎,抗敌御侮;文天祥誓死报国,千古流芳;林则徐痛虎门硝烟,捍卫民族利益与尊严;革命先驱孙中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正是由于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即使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短暂的分裂,但是捍卫国家统一始终成为历史的主流
2、主张仁爱、崇尚和谐的民族品格。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尊重人格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19年前,许多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法国巴黎并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这说明,中华文化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
“ 和合” 思想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理想追求。早在3000多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和”字。“和合”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渗透于中华民族思想、实践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友善仁爱,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同舟共济,形成了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以邻为善、协和万邦,在与世界其他民族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无论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还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都给所到国家和人民带去了都加强交流合作的诚意。可以说,中华文化“和合”思想蕴涵的深刻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中国人民在近代饱受战争和被侵略的苦难,使我们更加珍贵和平。今天的中国已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重视修养、谦敬礼让的道德规范。中国历史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物业管理培训课件.pptx
- 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4.doc
- GB T 34520.7-2017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标准.pdf
- 自编教材审核表(模板).pdf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个案护理PPT.pptx
- [大庆]黑龙江大庆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选调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ISO9001 14001 ISO45001检查表审核方法全套.docx VIP
- 增光膜规格说明书.pdf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课件.pptx VIP
- 2024 离婚协议书 离婚协议(打印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