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里《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

应用型大学里《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型大学里《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大学里《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课程改革是高校专业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而《摄影摄像》又属于艺术类学科的专业课程,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观念的培养往往构成一些冲突。在这种矛盾关系中,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教学改革;《摄影摄像》;轻教重学;追本溯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3-02 在传统《摄影摄像》课程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无外乎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艺的脱节、学校课程与行业标准之间的落差,而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技术训练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教师既要教授学生条理清晰的知识,又不能限定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打破形式带来的固有观念,追本溯源,拓展知识面,把形式上升为内容 一、轻教重学:用创新打破规则 有时候,教师没有意识到,其传授的知识可能会成为束缚学生的“牢笼”。教师在讲授怎么做的同时,潜台词便是不应该怎么做。教师教得越具体,学生的视野就越是被限制在某一区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走两个极端,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轻教重学”,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课堂只是教师为学生们搭建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最终掌握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广泛涉猎、理解,最后再由教师去粗取精。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方法能完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以权威的、强势的姿态限定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后得到最合适的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众所周知,在艺术类专业里是没有恒久不变的标准答案,所以千篇一律才是对问题的错误解答 我们在讲解景别这一概念时,通常会做详细的概念界定:人体的全部和周围环境为全景;人体膝盖以上为中景;人体胸部以上为近景……然后依照普遍规则,全景一般交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一般表现人物的肢体动作;近景一般拍摄人物之间的对话……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直接地将规范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这种武断、生硬的做法必定会成为学生实践创作的障碍 其实在电影诞生之初,所有的影片都是在一个镜头内完成,根本没有景别的概念。然而到了好莱坞黄金时期,电影变成了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在流程化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标准。从剧作模式、生产流程,到景别角度、剪辑方式,无一不在规范当中,这些规则大多是基于观众生理或心理的特点,建立在长期的制作经验之上,它们的确有效,但绝对不是唯一。例如,2015年广受好评的电影《心迷宫》,影片的摄影方式采用了一种“注意力引导”的方法,具体操作是把摄影机当作一个隐形的陌生人放在场景中的某一位置,根据场景中吸引人的语言、声音或动作来引导摄影机运动,这种观看方式符合观众的心理逻辑,使影片自然流畅。但回头来看,影片很多地方基本没有景别可言,因为其根本没有规范的停顿之处 如果学生生硬刻板地思考景别问题,肯定不会有创造性突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轻教重学”,要懂得教学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留白 二、追本溯源:让形式成为内容 学生在学习《摄影摄像》课程时经常会把其理解为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而没有把它当成一种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归根结底,是对摄影摄像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追本溯源去理解这种形式背后的原因及演变过程。摄影摄像不仅仅是将现实场景转换为影像内容的一种媒介,它的各种形式(光、颜色、景?e、运动、画框)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这种创造性的应用经常出现在个性化主题表达和风格化影像呈现的影片中。学生如果没有认识到摄影摄像中这些形式生成的原因,就只能“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地靠已经形成的套路进行实践。例如,在拍摄男性或比较硬朗、刚毅的人物及场景时应该用硬光;在拍摄女性或孩子等人物,或比较清新浪漫的场景时应该用软光。按照长期以来的创作惯性和普罗大众的审美经验,这种方法是没错的,但是往往有些以偏概全,抹杀学生在光质的选择和应用上的创造性。教师与其给予他们最后的结论,还不如教会他们得到这一结论的过程,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在常规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把这种形式上升为内容。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例如,我们在教授构图的相关知识时,通常的思路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去构图?什么构图方式才公整均匀?或者哪种情况下常规之外的倾斜构图才能成为首选?没有追本溯源,让学生明白构图形成的原因,以及在摄影摄像乃至整个片子中的意义。他们知道黄金分割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倾斜构图、二次构图……当面对更个性化、更风格化的表达时,他们也只能在已有的结果中做选择,不能自主而独立地进行个性化、风格化的创作,因为我们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构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清楚其来龙去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