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台湾生物科学研究进展(上)
早期台湾生物科学研究进展(上) 重视生物基础研究
生物学是现代医学、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等应用科学的根本,只有了解基础生命现象的运作原理与机制,才可能有创新性想法将其化为能增加人类福址的应用上。上世纪60年代,台湾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和农学(包括森林学)及工业微生物学领域,特别是李先闻领导的台湾中研院植物研究所开展的水稻细胞遗传学、放射线诱变育种等研究,以及魏岩寿领导的台湾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开展的应用微生物学研究最为著名
在岛内高校,除与医学和农学有关的系/所外,其余与生物学有关的研究机构只有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研究工业微生物)、农业化学系(研究农业微生物)、森林学系、生理学系,以及省立中兴大学植物学系和森林学系等
1965年,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在中研院植物所内成立“生命科学研究中心”(1987年改名为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下属“生命科学研究推动中心”),主要任务是审议各学科的学术交流及合作联系事宜,与岛内生物学、医学、农学研究机构合办科技性研习会,补助购买学术图书期刊和仪器,发行《生命科学简讯》杂志月刊
这一时期的生物科学类专题研究计划仍以自由研究为主,分为生物、生化、海洋生物、农业、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等五类
这一时期,台湾科技人员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对台湾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鱼类、鸟类、菌类、藻类及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1976年出版《台湾植物志》,鱼类、菌类、昆虫及藻类也有若干目录及专志出版;开展水稻基础生产力研究,包括水稻的生长模型及其生长介量变异研究,水稻余留物分泌的植物毒物质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水稻潜伏性细菌研究,水稻根系机能与土壤中理化性质的研究及水稻光合作用研究等;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包括无病毒马铃薯在试管内结球的研究,人参组织及细胞培养研究,水稻花药培养研究,台湾重要果树的组织培养繁殖研究及烟草、甘蔗、水稻等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等;台湾二期作稻低产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研究,包括环境因子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植物根活性、光合作用及光合成物质的生产、土壤因子、肥料及植物调节素、病虫害对一、二期作稻的影响,及提高二期作稻产量的对策研究等;草虾、斑节虾、砂虾及红尾虾的大量繁殖技术研究,乌鱼完全养殖技术、虱目鱼人工繁殖技术、温度及盐度对鱼虾类的存活、生长的影响研究,以及养殖池水质变化与养殖之间关系研究等;金门血丝虫病防治研究;蛇毒药理学研究;鼻咽癌诊断及免疫学研究,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EB病毒有关的抗原、抗体、血中醣蛋白、T细胞及B细胞研究等;针刺止痛的神经学研究;肝炎与肝癌研究;鸡母珠毒蛋白及蓖麻毒素的抗癌研究等
1982年起,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对岛内生物科学类专题研究的支持经费持续增加,首次超过1亿元新台币,1986年达到3.798亿元,1989年更高达7.36亿元。1984年起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的经费支持,1985年起再加上肝炎防治研究及补助购买中型仪器设备,1988年起又增加对分子生物研究及生态及公害医学研究的支持
1982年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资助生物科学类专题计划数仅378件,1986年增至728件,1989年更增至1091件。在推动目标导向型大型计划方面,1983年该部门首次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与肝炎防治研究计划”,1985年推动“民众常见疾病的分子层次探讨计划”,1988年又推动“农业生物分子遗传研究”、“中药研究”、“农业园艺作物遗传与生理研究”、“生态资源与公害基础医学研究”,1989年推动“灵芝研究”、”乌脚病研究”等多年期计划及群体性研究计划,显示其不断朝向主动协调研究计划的方向迈进
主要生物研究机构
台湾中研院1959年开始筹备成立动物研究所。经过筹备主任梁序穆与以后的苏仲卿等人11年的努力,终于在1970年2月正式成立,首任所长为苏仲卿,最初研究人员有林飞栈、李文蓉、黄仲嘉、詹昆源、万家茂、周延鑫及郑森雄7人。以后,历经张昆雄、周延鑫所长的努力,大力扩展各项研究领域,在经费拮据及全体科技人员同心协力下,于1989年在台北市南港区建成“动物所研究大楼”并启用
该所早期以岛内动物基础研究为主,重点放在海洋生物、昆虫的显微形态、生理生化、分类及生态学等方面,对于台湾动物学及农渔业发展有重要贡献。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研究高潮,该所配合这一新趋势也快速成长及蜕变。在吴金洌担任所长期间,整合所内研究重点,将研究方向转为以理论动物学为基础,辅助应用科学发展,并于1991年3月通过所务会议,将该所研究人员分为分子细胞学、个体生理学和族群生态学三组
1996年邵广昭接任所长,延续三组研究方向,推展诸多研究项目,其中以水产动物为模式材料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个体以上层级的生理及环境适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包括分类、生态及演
文档评论(0)